•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报告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5-10-26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实现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然而,近年来教育系统中侵占教育经费、收受各类“回扣”以及以违规招生谋取私利的职务犯罪案件屡见不鲜,且呈现出多发、频发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致使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给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一、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涉案人员手中均握有一定实权。通过分析相关案件发现,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涉案人员中既有单位主要领导、中层干部,也有不在少数的普通工作人员。虽然涉案人员的职务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财物、招生或其他方面的管理权、支配权,都能够利用工作职权非法侵吞、挪用各类教育资金或收受他人贿赂为其谋利。

  (二)犯罪手段通常具有较强的隐秘性。涉案人员往往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较深的社会阅历,为掩盖犯罪事实,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多会采取各种手段使其违法行为看似合法。例如,犯罪人员在侵占教育经费时,往往会采用伪造收支凭据、虚高采购产品价格等方法,希望通过此类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手段逃避法律惩处。

  (三)犯罪行为发生的环节较为集中。目前,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校园基建、学员招生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教材、办公用品采购等环节,犯罪行为多表现为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利用在工程发包、招投标和学生招考等方面的职权便利,侵吞公款、收取贿赂。据相关资料统计,此类案件占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总数量的85%以上。

  二、诱发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原因

  (一)受社会环境影响,为利益驱动而铤而走险。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并非贫乏,但随着学校在招生录取、教师聘任、校舍工程建设、教材购买、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面前,个别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职业道德逐渐丧失,把职权变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直至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教育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漏洞,导致了一些领导或实权派人物乘机中饱私囊。如按规定财务管理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开,但教育系统中个别单位在落实时却“打折扣”,甚至不执行,造成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个别单位或总帐现金都是一人管,或账目多年不审计,或私“小金库”,违纪违规使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监督落实不力,放任诱发腐败因素的滋生。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涉案人员主体相对集中,究其原因就在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从内部监督机制上看,教育系统各单位虽大多设有纪检部门,但人员配备往往不足,职能作用发挥并不明显,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外部监督机制看,作为专门监督的纪检、检察机关等机构,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教育系统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弱,难以找到监督的切合点,导致监督效力大打折扣。

  三、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对策

  (一)加强法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检察机关应深入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使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同时,教育系统要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培训、择优淘汰,把素质教育、法治教育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做到常抓不懈,使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监督力度,实现规范管理。教育系统要建立和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针对招生录取以及基建工程、物资设备和教材图书采购等关键环节,相关单位要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管理,有效堵塞漏洞。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财务管理,政府部门应定期对教育部门财务帐目、教育资金使用等工作进行检查,加强政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坚持惩防并举,注重以打促防。教育部门在发现或者收到群众举报的涉嫌职务犯罪的线索时,应做到不包庇、不袒护,按有关规定及时移交检察机关,并积极配合做好查处工作。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集中力量查办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实现“打击一批人来震动一批人、教育一批人、挽救一批人”的效果,并结合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开展以案释法、举案说法工作,使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增强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来源:中国职务犯罪预防网)

关闭


版权所有@威尼斯(569·vip认证)游戏大厅-Venetian Platform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