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腐败”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不少被告人有在节日往来中“收受他人礼金、红包”之类的陈述,“节日腐败”行为“温情脉脉”,不少官员倒在这样的“糖衣炮弹”之下。
节假日本是亲友团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日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节假日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节日腐败”披着“人情往来”的面纱,其腐败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也让节假日本意变味;其广泛性的特征往往会在基层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带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遏止。
“节日腐败”久治不愈,虽然有我国逢节送礼习俗和亲戚朋友送礼不足为过的表层原因,但实质上是一些党员干部将“节日腐败”的不法行为“自我解说”成“礼尚往来”,混淆情感与纪律界线的根本原因,以致于使一些贪官在“节日腐败”问题上“暗自得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已经出台几年了,但是总有一些党员干部依旧踩纪律红线。这不但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性不强,而且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四风”反贪腐任重道远。“节日腐败”要“喊”也要“打”。
要“喊醒”党员干部党纪国法不可违。去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表明了党中央对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坚定决心,不可执迷不悟予以违反。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这些相关法律条文,要让党员干部重温。也要强化警示教育,在相关网站报刊开设专栏,让每个党员干部避开“节日腐败”的“糖衣炮弹”。
要“严打”党员干部“节日腐败”行为,以儆效尤。要既打“常规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也打“阻击战”,防止别有用心者“暗度陈仓”,还要布下天罗地网,完善举报渠道,发动人民群众和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对顶风违纪搞“节日腐败”的党员干部,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并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通报,使“节日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来源:三湘风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