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讲,“率真”是一种纯粹的心态,是从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然而然”,没有复杂动机、不为名利羁绊,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好人好事”。这样的生命形态,“发乎于心”、“见之于行”,装是装不出来的。
从道德规范上讲,这是做人的一般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从而保持人格的独立,表现出做人的风范。当然,对党员干部而言,“率真”应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成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个人修养的自然融合,成为一种追求和境界。
焦裕禄说,“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王进喜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杨善洲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由“率真”而“纯粹”,纯粹得天真、纯粹得真实、纯粹得彻底。他们为了自己所认定的价值,全力以赴地付出、矢志不渝地坚守、无怨无悔地“吃亏”。不为利益得失而丢掉自己的信念,不为一时的荣辱放弃做人的原则,更不会迎合世俗、迎合权势、迎合偏见而降低行为的标准,如此也才更令人钦佩。
所以,笔者认为,党员干部是否率真,与党员队伍的形象和我们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记得陈嘉庚先生在回忆录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他到延安考察,看到朱德总司令与警卫战士、马夫、炊事员一起打篮球,场上你争我夺,相互拼抢,毫不在意,他认为这里的共产党人一个个都很“率真”。由此,他得出结论,“未来得江山者,非共产党人莫属”。由此看来,崇尚“率真”,也是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当然,追求“率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把“率真”作为“为官之德”,自觉培养自然、正直、纯真、善良的良好品质。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讲的是马列主义,行的是个人主义;说的是为人民服务,做的是谋取私利;为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欺上瞒下,编造“数字”;为迎接检查,装点门面,汇报预演,视察排练……表面上热热闹闹,事实上极不真实。笔者曾听到有群众说,“现在有的官,不像过去那样真实、朴素、可信。”尽管这些党员干部只是少数,但也值得我们警醒。但愿“表里如一”、“发乎于心”的“率真”能够成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