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出现在“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台上,成为该项活动举办10年来入选的第一位在职高级领导干部。推选委员如此评价他:“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堪称高尚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正是对高尚道德持之以恒的坚守,刘金国感动了今日中国。
对高尚道德的坚守,来自于理想,来自于信念,也来自于责任。这是一项“大工程”,是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用终生来“添砖加瓦”的。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现实中,如刘金国般坚守从政道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也有背道而驰者,他们或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利令智昏;或在位时当“能人”、争“先进”,而在即将卸任之时,却“加紧捞一把”,落个前功尽弃、晚节不保之下场……由此看来,“守德”不是件易事,必须慎欲、慎利、慎微,守住“忠、责、廉”三个字。
守“忠”以明志。忠是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事业尽心尽力,这是党员干部从政道德的核心。刘金国曾坦言:“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在我心中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坐标。虽然这些年风云变幻,但我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变。”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不疑,对科学发展观坚信不疑。这种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正是坚守道德的基础。
守“责”以明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所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从政者职责则是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只有识大体、顾大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全力以赴地付出,无怨无悔地“吃亏”、“吃苦”。豫剧《村官李天成》中有一首《吃亏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李天成的原型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连成,十九年如一日“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吃苦”,终于将西辛庄建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守“廉”以明心。“莲因洁而生,人以廉而正”。忠诚卫士郑培民有一次到中央党校学习,借了5000元差旅费,报到后,他把剩下的钱存入银行。一年学成归来,他除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外,还交给财会人员8元7角2分钱的“活期存款利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透明”的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不仅要在大是大非上把握好自己,还要在小事小节上谨慎处理,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一着不慎,而深陷腐败的泥潭。
可见,“守德”不是易如反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员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不留情面地解剖自己、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如此才能百炼成钢,成为人民的好公仆,成就自己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