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指出,要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以崇高的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崇尚道德,向我看齐”,这是一种自信,一种气魄,也是一种力量。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决定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往往不是水平高低、能力大小,而是道德是否高尚、品行是否优良。党员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核心品质不单单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是品行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正所谓“德若兼智必昌,智若无德必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有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而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则体现着其自身的基本素质,反映着干部队伍的文明程度。我们党走过的90多年的辉煌历程,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靠浩若繁星的崇尚道德的优秀党员干部。新时期焦裕禄式的优秀干部孔繁森两进西藏,视名利安危淡如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山;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巴山红叶”王瑛柔肩担道义、铁腕治贪腐,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等等。这些崇尚道德的楷模,以强大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夯实了执政根基,形成了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道德,对个人来说,是做人做事的重要基石;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是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石;对党员干部来说,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基石。党员干部崇尚道德,体现于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的标准是“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不尚德,甚至丧德,就会损害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中央到地方,每年总是有那么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从不尚德开始思想滑坡,不该做的事做了,不该拿的钱拿了,从量变开始逐步发生质变,最后蜕化变质,沦为阶下囚,成为警示教育大会上的反面教材。这些落马官员,有的也曾有过理想和抱负,也曾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就是由于未能自始至终崇尚道德,修身养性,走上与道德、法律越来越远的歧途,最后以身试法,身陷囹圄。
官德正,则民风淳。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坦诚做人,清白做官,奋发做事,敢于叫响“崇尚道德,向我看齐”,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禁止的,自己首先不做,那么,每位领导干部就会成为一面闪闪发光的旗帜、指引方向引领前进的标杆,我们廉洁社会的建立也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