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给官员“晒家底”多些掌声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2-10-15  

 

日前,一则“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区600多名科级干部将“个人住房、收入情况,配偶子女上学、从业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情况”全部上网公布,普通网民只需打开“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网站,就能查询到该区任意一名科级干部的相关情况。

与多年来“只闻雷声不见雨”的光喊不练相比,贾汪600多名科级干部在网上公布个人财产,无疑是迈开了政府官员践行财产公示制度的第一步。尽管公示的内容及数据仍属“自清式”申报的层面,但其意义和作用却不言而喻。对此,应当给予积极评价。

由于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和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因此,领导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历来是人民群众迫切知情、亟待监督的热点,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更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尽管过去许多地方曾经做过一些财产公示的有益尝试,但其公示的方式和对象往往只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和新任领导干部。“要公示就一视同仁,要上网就上外网,要公开就彻底公开。或许,还能为全国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制度探条路。”区委书记吴新福的此番表白,凸显了贾汪区“要晒就晒个‘大太阳’”的决心与勇气。

也许,科级官员不过是芝麻小吏,但却无疑是离群众最近、便于百姓监督的干部群体,其廉洁自律的形象直接关乎民众对党风政风的直观感受,而个人财产敢不敢公开,也无疑事关民众对地方政务是否开放透明的公信力评判。官员“晒家底”的破冰,或许会对各级官员的资产透明及财产公示制度的整体推进,起到底层突破的“倒逼”效应。因此,先别忙给贾汪区的创举扣上“作秀”的帽子,也不必急于以求全责备的苛刻过度质疑,敢公开、早公开、多公开,正是贾汪区此举的可贵之处。

应该说,按照人们对社会观察的现实感受,公众对记者随机查看的贾汪区科级干部财产信息公示的真实性持疑,当不无道理。但贾汪区相关负责人已言明“全系个人自主填写申报,组织未加核实”,并且用“立此存照”和“着眼长远”予以回应。由此看来,当地政府的确有“先公开、再规范”的长远考量。其实,慢说是政府官员,即便是普通百姓,公开家产“隐私”都难免心有余悸。问题的关键,是在迈出可喜第一步之后“制度链”的配套跟进。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何规范财产公示,笔者认为:首先是允许官员对其公示信息及时予以更新,即对其反思后的补漏公示给予宽容态度,以放大其教育和自律功能;其次是“立此存照”后由纪检监察机关逐步核实,并鼓励群众监督举报,以考察官员的诚信品德;最后是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配套建设,完善对财产申报虚假信息的追责机制,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度。(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关闭


版权所有@威尼斯(569·vip认证)游戏大厅-Venetian Platform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