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系列言论之十七:从政者,心存敬畏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2-10-08  

 

近日,读到一本新书,名为《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据作者介绍,之所以将“敬畏民意”作为书名,就在于人民的利益应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价值追求,民意则是其执政基础。

人们常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东汉杨震“暮夜却金”,不受私谒;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因为敬畏国法、敬畏百姓、敬畏道德,从古至今传诵出无数清正廉洁的佳话。

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只有敬,方能亲;唯有畏,方能信。敬畏之心,乃党员干部与群众建立起亲人般感情的先决条件;敬畏之心,乃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做成事、干好事的基础;敬畏之心,乃党和政府始终赢得民心、民意、民拥、民戴,不断强化和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

敬畏,并非畏首畏尾、做“太平官”,而是认识到民心民意不可违背、客观规律不许违抗、党纪国法不容践踏,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常怀感激之情,常葆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从这些肺腑之言中,我们看到的是党员干部官德、操守和本分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保持自律、自警、自省、自励的约束力。

心存敬畏,要敬畏党纪国法。敬畏党纪国法的尊严威仪是我们党经受考验、化解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似水,不遏则滔天。”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刚上任时,尚能做到心存敬畏、廉洁自律。可时间一长,听尽恭维奉承之言,习惯高举与抬爱,敬畏之心逐渐懈怠,最终堕入欲望的深渊。

心存敬畏,要敬畏百姓民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敬畏百姓民意,就要求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能够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良知,而且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修养和政治觉悟。

心存敬畏,要敬畏道德操守。“头顶三尺有明镜高悬”。敬畏是一道无声的道德律令,让人心存畏惧和惶恐,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敛、有所忌惮。从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做人,不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德操守是一个党员干部立身的准则,在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要有“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的气节,要有“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的自律。只有对道德操守心存敬畏,面对权力、金钱、美色诱惑时,才能不为物诱,不为利惑,不为色迷。

关闭


版权所有@威尼斯(569·vip认证)游戏大厅-Venetian Platform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