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三环的中国农业博物馆里,有一尊被永久收藏的“告别田赋鼎”。这是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自费铸造捐赠的。
近万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史,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过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诸时代,在2006年终结。全国农民由此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现在的日子多好呀!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念书不交钱,吃得好、住得好。”一位87岁老人的感慨,道出了不少人的心里话。
感慨的背后,是10年来造福于民的“民生大单”的不断充实完善,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的照进现实。
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开始从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向“都能上好学”的目标迈进。“中国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对于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对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贡献!”世界如是评价中国。
新增城镇就业1亿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超过1亿。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超过9%和8%,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参保人数超过13亿。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被称为社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编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被国际誉为“世界奇迹”。城乡居民看病告别“自费时代”,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5%。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4年间,我国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超过2300万套。“十二五”时期再建3600万套,力争使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10年如此大规模地填写“民生大单”,源于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价值理念:人民是劳动成果的享有者,必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价值理念,正是我们党对“人民”这一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坚持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强调要“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不仅设定了未来1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更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具体而全面的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进程中第一个标志性的目标,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清晰而可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这个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正是在亿万人民的创造中展示宽广前景的,也正是因实现人民幸福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