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1960年访问中国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这样感慨。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自从懂得了人民这个哲学,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在革命年代,用28年时间根本改变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缔造新中国;在历史新时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尤其是这10年来,我们所创造的发展传奇,根本仍然在于坚持和运用了人民这个哲学,完善和彰显了“六大人民理念”:“人民是亲人”、“人民是老师”、“人民是主人”、“人民是英雄”、“人民是劳动成果的享有者”、“人民是母亲”。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九十华诞之际这样告诫全党,凸显的是“人民是亲人”这一不变的价值理念。
“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这是群众讽刺一些干部离自己越来越远的顺口溜。
由此,许多人怀念干部与群众之间亲人般的感情,就像江西民歌《十送红军》所唱的,“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现时代,还有多少干部让群众感觉离不开?
时代的嬗变,让一些干部淡化了与群众之间的亲情。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干部一直在坚守,有越来越多的干部在醒悟,谱写了新时代干群之间的亲情颂歌。
小岗村群众曾数次用摁红手印的质朴方式挽留他们的带头人、贴心人驻村干部沈浩,乃至请求把他的骨灰留在小岗。他去世后,一位老人动情地说:“要是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
面对昌宁金华乡百姓受灾,杨善洲十分难过,回到保山当即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他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原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在他的“下乡驻村笔记”里,记载了他在干农活时的一个场景:“我把外衣脱下,扔在了地头的草丛中,老大娘马上拾起衣服抱在怀里。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
这种感动里,是亲情在翻涌。
“揭锅盖,摸被褥,看粮袋”,这是胡锦涛同志走访百姓时的一个细节。从2002年12月5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开始,总书记到基层调研,总要走村入户嘘寒问暖,总要和基层群众一起共度春节。
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最基层的干部,用实际行动续写的情为民所系的时代故事,传递的正是对“人民是亲人”理念的坚守。
在贵州、山西、江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人民是亲人”理念正转变为制度化、常态化的行动,正转变成走村入户、同吃同住、问需于民、为民办事的具体要求和实践。
黑龙江鹤岗市开展“万名党员认穷亲”,与群众同吃农家饭、同睡农家炕、同干庄稼活,共为帮扶对象送去现金、物品合计400多万元,实现就业476人,启动创业项目61个。
湖北先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遍访全省26018个村、1062万农户,整治塘堰20万口以上,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群众由衷感慨,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无论时代怎样变,“人民是亲人”的理念不能变,把群众当亲人的行动不能丢。改变了,丢弃了,“造福人民”终将成空。(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