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到裴矩的故事。原来,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 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借助这则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同样的表述,也曾发生在一位共和国元勋身上。1959年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到湖南邵阳调研。那是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同志要求中央领导到基层走一走、开展调研。黄克诚来到邵阳作了四五天调查。在调查中,他对当时邵阳地委分管工业的副书记赵吉甫说道:“在我们党内,有一种反常现象,说真话的人受压制打击,看风说假话的人反被提拔重用。有些假话是上面逼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和黄克诚将军都强调了一个意思:要真正让干部说真话,不说假话,关键还是在“上面”。如果高级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鼓励说真话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很难保证下面的干部不说假话。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有些领导同志在责备下面的人不讲真话、听不到真话的时候,是否想过其中的深层原因?
透过上面的两则故事里可以看出,说真话的“指挥棒”恰恰就掌握在领导者的手中。只有领导者敢于听真话、愿意听真话、鼓励讲真话,有接受批评的雅量,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情怀,才能让讲真话、进诤言蔚然成风。(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