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教学改革更是引人注目。在各种纷杂信息充斥的今天,如何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如何满足社会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如何转变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以机制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做法,颇具启发意义。
“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不能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何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看来,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新生研讨课、本科新生导师制、助教制……自2013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学改革上频频“亮剑出招”,积极大胆地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让大学回归“教与学”,“盘活”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整盘棋。
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正是北师大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第一发力点,让新生体验专题研讨或小组合作研究等学习方式。2013年9月,北师大推出了25门新生研讨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亲自讲授。新生研讨课有着全校最好的师资和条件,刚一推出,便受到全校的追捧,“抢课”场面异常火爆。
如何保证研讨课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北师大创新机制,打通学科壁垒,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可以自由选择任一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修满学分即可拿到该学业学位。
本科新生导师制
北师大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希望作为新生导师的教授和副教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这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又一新招。2013年,北师大共有884名教授、副教授担任了2400多名新生的导师。
本科生课程助教
本科生课程助教制度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又一个发力点。为了找准“着力点”,确保实效性,北师大出台了《本科生课程助教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实施意见》,配套了相应经费。本科生课程助教的工作内容包括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批改作业、答疑、准备教具装置,协助指导实验、组织小组讨论等教学辅助工作。
个性化发展
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通识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这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北师大明确要求各专业要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提供可能。同时,学校要求各专业课程均应开放不少于20%的名额供其他专业学生选择和修读,为希望获得交叉复合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种选择,同时建立成绩和学分认定机制,鼓励学生选择MOOC和校际选修课程。
该校 2013年颁布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相继提出包括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与国际竞争力培养、政策制度保障六大计划,探索专业设置新机制、支持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学期制、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扩展国际视野、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北师大的综合改革还将继续深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