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党委、政府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贺州因其区位优势成为“东融”的排头兵,也是广西着力打造的“东融先行示范区”。
在此背景下,贺州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引领,以教育为支撑”的办学格局,实现城市、产业、教育互动互促,持续发展,并主动融入贺州“三个千亿元”产业,重点建设大食品平台、大材料平台、大旅游平台三大专业平台,筹建国际康养学院,服务贺州产业发展,助推贺州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大食品平台解决技术难题
2016年,贺州学院成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设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中心的大食品专业平台,培养种养、农产品保鲜及深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设计与营销、食品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深入对接和服务贺州优势农业发展。
黄田扣肉是贺州一带闻名乡镇的特色美食,几年前,一家食品公司就想把它发展成产业,在当时的条件下,保质期只有3天。
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行业。
该公司找到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段振华。这两年,段振华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灭菌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
“采用新的保鲜技术,产品的保质期由3天延长至60天以上。”该公司负责人朱建成说。目前,该公司黄田扣肉的年产量由以前的3万碗发展到6万碗。
段振华团队开发的微波灭菌技术,除了用于食品的灭菌保鲜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农业产业。比如,用于制作食用菌的菌棒,时间短、效率高。
此外,贺州学院的马蹄、淮山、百香果、香芋等果蔬深加工技术也走在广西前列。
一头对接和服务农业资源,一头载着学生专业发展。
段振华说,学校建立大食品专业平台,搭建了12个科研平台,其中广西水生蔬菜保鲜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对本科生常年开放,毕业设计(论文)、“互联网+”大创赛等项目多数来自生产一线和教师的科研项目。
大材料平台促“产学研”良性互动
贺州是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花岗岩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广西第一,产品占全国35%以上,享有“中国重钙之都”美誉。
“目前,贺州市已有人造岗石企业28家,生产线63条,年产岗石6000万平方米。而在人造岗石的生产过程中,石材锯末只占到15%左右,且利用率不高。”贺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宜虎说,这些废料直接丢掉,资源浪费不说还对环境产生影响。
为此,贺州学院探索“装配式+碳酸钙固废”模式,将众多的固废变成装配式部品部件的原材料,同时联合装配式产业链各企业,共同打造“贺州市装配式工程技术研究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平台”,为贺州乃至广西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碳酸钙学院是贺州学院为深度服务广西特别是贺州碳酸钙千亿元产业成立的一所“特色”学院,建有贺州唯一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近2000万元的高端仪器设备完全对专业学生开放。
同时,碳酸钙学院不断拓展服务企业渠道,积极帮助企业搭建研发平台,提升企业内在造血功能。“地方一些企业领导常来我们实验室参观交流,希望我们能为他们的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帮助。一家粉体公司的负责人曾直言,是我们的帮助让他们的碳酸钙填充专用母料增收近3000万元。”碳酸钙学院院长陈珍明说。
贺州学院院长吴郭泉说,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既要“顶天”更要“立地”,通过开放合作、学科引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主动作为,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旅游平台助乡村旅游及创意发展
今年8月,贺州学院设计学院的10余名师生没有时间享受假期,他们在为钟山县百里水墨画廊设计旅游工艺品,在国庆开园期间获得游客好评。
“这个将近10万元的订单是钟山县政府主动找上门的。这样的订单在网上接得更多,10年来设计服务已达20多个省份。”设计学院院长张锋自豪地告诉记者。
寿城贺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贺州学院建设以旅游管理、康养休闲、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大旅游专业平台,培养旅游、文化传媒、大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贺州生态健康新业态和文化旅游产业。
包括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虚拟展厅,增强参观者体验感;研发贺州市博物馆VR导播技术,提供“智能终端+APP”的解决方案,让游客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贺州市文旅局合作,制作贺州市各大景区在线漫游项目,让游客实现“网上游览”。
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师生每年深入乡村调查了解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完成《昭平县故乡茶园旅游规划设计》《平桂区水口镇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14个规划咨询课题研究,从专业角度向当地政府提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议,指导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学校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推进产教城融合,增强服务地方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支撑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贺州学院党委书记梁丁丁说。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