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弦歌不辍,五十年坚守初心,七十年历久弥新
--记“五老”谢朝学教授先进事迹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1903班 刘懿)
谢朝学教授是一位可爱且谦虚的的老人,在听闻谢老的故事后,我由衷感叹,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风骨。总结起来谢老的故事可以概括为,四十年教育生涯弦歌不辍,五十年光荣在党坚守初心,七十年风雨兼程历久弥新。
1952年,谢老出生寒门,因出生贫农家庭,又在家中排行老大,他从小就很懂事,懂得为家庭分担压力,种田、喂猪、放牛、劈柴、牧马,他是弟弟妹妹的榜样。他自小刻苦读书,他说自己生长在红旗下,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苦难皆为淬炼心智的机会。
芳华流年,军营淬火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60年代最红的歌曲当属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1968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谢老报名参军,成功入伍,分在成都军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经历军营的淬炼,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连队度过。军营四年时光,他从部队的一名小战士到卫生员、副班长、再到班长,先后获得五好战士两次,连队嘉奖两次。在军营期间先加入中国共青团,入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且表现突出,经介绍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始终保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质与精神,光荣在党五十年。回忆在军营里的生活,最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在连队担任卫生员,是连队百十号人的“家庭医生”,治病救人,走哪都背着个硬牛皮医药箱挂着个听诊器。二是后徒步三千里拉练,他说道“现在年轻人群体中有个活动叫百里毅行,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毅行过,不过我们是千里毅行,一走就是三个月”那时边走边唱红歌,日子艰苦但敞亮。
勤学务实,埋头苦读
退役后的谢老选择继续求学。70年代国家对矿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1974年谢老就读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选矿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班长,统筹管理班级事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谢老常常在长沙橘子洲头,吟诵50年前毛主席在橘子洲头写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诗句。思考着毕业后也要做出一番事业,并时刻激励自己要刻苦勤学,回报党和国家。
适逢其时,雪中送炭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全国震惊,仅23秒就使一座城市沦为废墟。彼时还在中南矿冶学院就读的谢老就萌生了救灾支援唐山的想法。自1977年7月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先是被分配到广州,但谢老主动请缨去唐山。“我在部队当过卫生员,而且那里有钢铁、煤炭,我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故改配到河北矿冶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这一去就是十四年。
70年代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初入学校,因灾后重建,学校员工宿舍没有床,教室没有桌椅,要在废墟重建继续办学,毛主席说得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先保证能开学!谢老和众多教师当起了木工,一起制作教具、桌椅板凳,现学先做。统一尺寸、锯木材、刨木花、组装拼接,终于赶在开学前作出了足够数量的桌椅,满足学校师生上课需求。在校期间,他十四年同舟共济,不仅在教学科研岗位春风化雨为国育英才,更见证了唐山市从黑白变为多彩,从一片废墟变为重生之地,抗震精神早已刻入他的骨髓。2010年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临近退休的谢老来到电影院观看,不禁老泪纵横,感叹人间大爱。
北雁南归,荣返故里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1991年谢老于不惑之年调入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因学校没有选矿专业,他先着手自我提升。那时传统的选矿技术与理论已不能解决矿山、冶炼厂排出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问题。怀着对知识的敬畏心、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他用五年的时间从选矿学科的交叉学科领域入手,寻找新的学科起点,潜心钻研整五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期间他评上了高级工程师,担任了七门课的任课教师,年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年年带学生参与一线下厂实习。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他带头主持建设金工实习工厂,建设了机加工车间、翻砂锻造车间、焊接车间、钳工车间。在科研方面,他取得多个省级立项,打破了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建校史来上级机关科研立项的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科研、学术的带头人。
年过50的他转评为副教授,指导规划“安全工程”专业多个实验室建设、筹建“化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指导装饰专业规划筹建两个实验室,先后担任安工系、建工系、轻化系主任。临近退休,在国家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评估期间,他投入极大的热情,不分昼夜,没有假期,与全系所有老师一起努力按照升本办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指标。期间还兼任过支部书记和总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他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先后被全国20多家辞典,名人录收录入典。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26篇,十余篇获奖,发表科技译文三万多汉字,主编出版手册一本,教材一本,获得国家专利两项。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四十年里,他任劳任怨,奋楫逐浪,敢为人先。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成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的骨干力量;光荣在党五十年,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谢教授在退休后返聘回校任教,坚持学习,彻底退出教学一线后也不忘继续在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他寄语广大青年学生“后生可畏,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