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在中国共产党569vip威尼斯游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1-04-19 打印本页

勇担使命 迎难而上

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569vip威尼斯游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宋克慧

20214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569vip威尼斯游戏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569vip威尼斯游戏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十四五”开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高等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校“双一流”建设踏上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十四五”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一、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和经验启示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埋头苦干、稳中求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不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支持纪委聚焦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以案促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办学的意识明显提高,廉洁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思政工作开拓创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力显著提升,党支部建设“五化”达标率100%,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获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3个、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机制,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功能,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易班”平台大力推行网络思政教育,注重典型示范,评选出周艳红等一批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典型;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高峰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五年获评省“优秀单位”,2016年、2017年获评全国先进单位。

开放办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成果突出。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突出。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安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14个。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立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12门,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思政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基金会筹资近1000万元,设立奖教奖学助学专项基金20余个,校友捐建了“李战洪阅览室”“李冰阅览室”“开元股份阅览室”和“恒企多功能会计实训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序推进,招收学生312人;18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2人获批湖南省“海外名师项目”,首次获批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类项目。成功承办2018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武术套路锦标赛和2020年湖南省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科建设扎实推进,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成功入选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平台建设成绩突出,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社科基地1个。与刘大响、王华明2位院士成功签约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航天局训练中心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汽车零部件技术、人因与安全工程、新型建筑材料等研究院。学术带头人和团队建设成效明显,遴选了30名“双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纳米热电材料研究团队”等7个“双一流”校级创新团队。“十三五”期间获得各类科研项目6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22项,横向项目95项。获专利授权533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依法治校持续推进,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成立了学校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了章程实施工作,制订出台(或修订)规章制度140余项。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审计监督成绩突出,荣获“2014-2016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防控工作“两案八制”,建立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和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防控责任体系,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学校无一例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安全稳定事件发生。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智慧校园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教学监控、就业管理、公寓管理等系统建设;投入3000万元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进行改造升级,改善了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教育阳光服务中心高效运转,民生问题反馈渠道畅通,回应及时;教工食堂自助餐开放,教师工作餐质量提高。通过“平安高校”建设项目评估验收,荣获2018年、2020年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两轮驻村扶贫均获省先进,受到省委副书记乌兰、副省长吴桂英等领导的肯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衡阳市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一代代湖工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第二届党委向各级领导,向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向全体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年来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好党委的主体责任,才能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全面、系统、完整地构建好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自觉履行好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形成“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和整体合力。

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回归育人初心,不断巩固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紧紧抓住育人质量这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才能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必须坚持“师生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师生员工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将学校事业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有机融合,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事业持续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必须坚持弘扬湖工精神。从合并升本艰辛历程中萌芽,在几代湖工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的“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睿智圆融、追求卓越”的湖工精神,已成为学校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全体湖工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更是全体湖工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将之内化为每一位湖工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接续奋斗。

这“五个必须坚持”,事关学校办学方向、治校方略、发展道路、力量源泉、政治保证,我们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在今后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属于过去,经验启示未来。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在学科、专业、队伍、校园文化、办学条件与民生保障建设等方面,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与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广大教职员工期待相比,与兄弟院校蓬勃发展态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短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匮乏等“瓶颈”和体制机制僵化落后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办学特色仍须进一步凝练彰显,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管理粗放,资源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办学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认清形势,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二、新时代学校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引领未来,责任呼唤担当。“十四五”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学校建设和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在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神,聚焦核心任务,科学谋划未来,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我们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必将对高等教育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出更高要求,对教育资源配置和科学管理产生更大影响。我们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自身的总体方位,发挥工科优势,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应用型科学研究能力。

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疫情大考引发全球性教育教学变革,互联网教学方兴未艾。同时,教育交流合作的广泛开展,优秀师资和生源的争夺更为激烈,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顺势而变,把握自身的对应方位,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从社会需求层面看,国家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湖南推进“三高四新”和衡阳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等,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找准自身的具体方位,凸显自身的地方性、应用型特色,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学校自身来看,虽然历经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和经验,但正如前面分析的,制约和困扰我们前进的难题还不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瞄准自身前进方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实施快速跨越发展。

基于上述形势研判,我们的发展思路是:立足衡阳,面向湖南,辐射全国,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坚持“应用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统筹推进本科教育教学、人事分配制度、干部任用考核制度、学科科研管理机制、服务体制机制等“五大改革”,全面加强应用特色学科、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办学条件与民生保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六大建设”,提高质量、强化特色、提升层次,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2025年,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办学特色更加凸显。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面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标准,快速进入省内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前列,为进入国内一流应用特色学院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三、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

各位代表、同志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五年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五年。在高等教育领域百舸争流的新时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务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戮力同心,改革创新,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大无畏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坚持“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完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培育育人品牌,创新以思政课为主导,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为主体,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扎实推进思政理论课建设,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持续深入推进学生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办学,主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按照政校企深度合作和共建共治共管模式,重点打造先进制造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智慧安全与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教学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加大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强化一流专业建设示范效应,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加大一流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和网络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完善由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产业园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以讲座报告、创业培训、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就业课程体系。鼓励支持学生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课题,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到“十四五”末,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6个、一流课程不少于3门、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4个、一流课程45门以上、现代产业学院3个;6个以上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一等奖及以上不少于130项,实现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打造学科应用特色,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对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条件,按照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的原则,主动对接湖南“三高四新”和衡阳“一体两翼”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省级应用特色学院为基石,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安全与装备、新材料等学科群,推进学科与人才、团队、基地、项目的有效聚合和一体化,提高学科建设实效。打造优势特色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建好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科研平台建设助推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和团队意识的学术队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改革科研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激励体系,完善分类评价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克服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顽瘴痼疾,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提升应用研究水平。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社会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方向,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工业安全等产业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人文社科应用研究,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到“十四五”末,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6个,建成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6个以上,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200项以上;到账科研经费年均不少于5000万元,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5项以上,实现国家级科研成果奖零的突破。

——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荣誉制度,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师德失范教师的惩戒力度。大力选树师德楷模、教学名师,发挥榜样引领和示范效应,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筑人才洼地。完善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改进人才引进管理体制机制,聚焦学科专业布局,编制人才建设规划,注重优化结构,实施更为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部)主体作用,实施精准引才。同时,积极探索市校企合作引进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在职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政策激励力度,确保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实施人才工程。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原则,注重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高峰(“衡州学者”)支撑计划,培育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实施青年英才(“船山英才”)支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研修访问,培育一批青年学术骨干;着眼教师职业发展,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配优建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教师、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采取轮岗、培训等多种措施,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水平。

到“十四五”末,实现校内在职培养100名博士、校外引进100名博士,博士占比达30%以上;引进培育4名以上学科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不少于10个。

——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努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扩大开放办学。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加强校地企合作、校际合作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共享、互惠互利的开放办学格局,开发利用好政府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国际资源,丰富办学资源,增加办学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合作,重点对接湖南省20条产业链和衡阳市14条产业链,发展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建立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基地一体化建设协调机制,加强校友会、理事会建设,吸收更多校友、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学校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规模,积极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消化、吸收和融合创新国(境)外优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推进与国(境)外大学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标准互通和经验互鉴。引进高水平外专外教,提高外专外教管理服务水平。

到“十四五”末,新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以上,在校学生480人以上;启动留学生招收培养;赴国(境)外学术交流访问的教师不少于100人次,与国(境)外合作研究项目取得新突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师生人文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依托衡阳工业文化科普基地、湖南地区中华武术教育传承研究基地、湖南省建筑材料科普基地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和先进文化。完成校园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实施校园道路、广场绿化美化以及校史馆等提质改造工程,加强人文景观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组建校园融媒体中心,提高文化宣传效果。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扩大湖工影响。提高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品牌质量,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先进校园文化。传承弘扬“湖工精神”。挖掘整理传播“湖工人”奋斗奋进的故事,固化校训、校旗、校徽,完成校歌征集和传唱,深入开展校史校情等宣传教育,选树一批有影响师生典型,激励师生爱校敬业,增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加强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培育良好校风,熔铸“湖工精神”。

到“十四五”末,建成“湖南省文明校园”,校园文化影响力基本形成。

——推进资源平台建设,全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盘活内外各种资源。整合和优化校内资源配置;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拓展产学研项目筹资;加强教育基金会运行管理创新,扩大社会捐赠,不断增加资源总量,实施开源节流,改进财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办学保障条件。完善校园基本建设,推进国际教育综合大楼、学术培训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三期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学生公寓内部设施的升级改造。充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促进设备更新换代。加快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大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力度,打造先进的工程训练中心,改进实验室管理,注重教学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图书档案资源、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建设“智慧湖工”为目标,实施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提速升级、信息化数据与技术规范标准化等工程,建设先进的“湖工云”数据云平台和“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信息化教学全覆盖、生活服务全智能、管理服务全网络、数据资产全可视、师生成长全支持”的“五全”智慧校园,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医疗保障和疾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校地联动”的原则,以大安全观为统领,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做好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研判,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开展安全教育和爱校教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湖工苑遗留问题协调处理,确保教职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解决青年教职工过渡房和子女入学入园等困难,加强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大学生“助、勤、奖、贷、补”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到“十四五”末,建成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服务保障教学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推动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干部任用考核改革。坚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注重实效、群众公认”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结构合理、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人事编制“三定”,精简管理机关及人员。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岗位管理,突出按贡献大小分配原则,科学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才能、有利于增强整体办学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推进学科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建设协同联动机制,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有机融合,汇聚学科建设力量,凝练聚焦科研方向,形成合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推动落实学科负责人制和目标责任制,探索一流学科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坚持分类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研投入产出管理,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和效益为主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的机制,加强科研过程管理,打造科学规范的项目、合同、经费管理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推进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突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和作用;明晰部门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实行权力负面清单,简化审批流程,逐步实现网络办公,提高管理效率;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优化后勤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构建统一领导、多元参与、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制度建设,实施提案督办和质询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党委行政决定决议、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的督办督查。

到“十四五”末,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强化党委决议事项督查督办制度化建设,确保党委的重大部署和各项要求执行到位。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民主集中制,大力弘扬忠诚质朴、公道正派、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始终强化理论武装实施“理论铸魂工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增强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实施“价值引领工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实施“思想融入工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不断锤炼干部队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快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使用,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注重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各级干部把精气神凝聚到学校干事创业上来。

大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按照“四个过硬、五个到位、七个有力”的标准,建成5个省级以上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或样板支部,争创省级“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和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规范和严格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加强党员发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建立专职组织员队伍,落实党内激励和关怀帮扶机制。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督工作体系,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深化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涵养清风正气。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清廉湖工”。

全力做好统战群团工作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切实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离退休和关工委工作,让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汇聚成学校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决心,勇担使命,迎难而上,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关闭


569vip威尼斯游戏“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综合改革办公室版权所有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