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五大融合”助体教融合落地生根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0-12-05 打印本页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下发,体育和教育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从不同角度对《意见》进行了解读。笔者以为,当前,体教融合最为关键的就是破除固有藩篱壁垒,从目标任务、思想理念、机制职能、资源配置、工作措施等五个方面实现融合,这样才能实现《意见》提出的一体化推进目标。

以目标融合为导向,提高各方主动性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长期以来,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目标设置存在差异,目标任务聚合度不高。体育部门主要围绕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和退役运动员就业等工作进行;而教育部门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上。由于目标任务不同,导致两者在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异,难以形成合力。笔者以为,要彻底改变现在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成效不佳的窘境,就必须坚持以目标融合为导向,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总目标,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打造新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其阶段目标应该是体育回归教育本位,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则应充分发挥和拓展育人功能,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育素养;政府、社会和市场同样要积极参与到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来,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提升体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只有教育和体育部门、社会组织、市场在目标任务上实现有机统一,体教融合才能有共同的靶心,形成同向的合力。

以理念融合为引领,提升价值统领能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思想理念融合这一引领,在解放思想和理念更新上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一致,与时俱进,引领发展。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是中央深改委十三次会议传递出的强烈信号,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最终价值统领。在推进新时代体教融合过程中,体育部门和教育系统要摆脱门户之见,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育人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二是确立学校体育核心地位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在体育知识习得、体育锻炼参与、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作为学生参与体育的最主要途径,学校体育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价值。三是坚持体教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体育和教育相加,而是要牢固树立体教协同育人价值理念。早在1995年南京体育学院就提出了“训练也是教育”的协同育人观,将育人融入运动训练中,彻底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竞技运动的特殊性而排斥育人共性规律的片面做法,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的典范,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南体模式”。四是形成多元开放融合的治理理念。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要分工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主动对接社会、对接市场,通过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推进更多平台成长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阵地。

以机制融合为关键,提高各方自觉性

机制是落实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制融合这一关键,在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工作职能上下功夫,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在纵向横向上的全面融合。一是构建政府部门协同机制。《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的组织实施要求,成立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中宣部、发改委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健全联合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体教融合落地生根。二是建立各层级责任落实机制,坚决纠正对体教融合“讲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着眼长远,将体教融合工作重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个人。三是优化完善人才输送机制,理顺包括学校、青少年俱乐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通道,推动形成学校、传统特色校、体校、高校运动队相互衔接、双向融通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消除行业壁垒,化解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升学难题。四是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体育教育部门应该作为改革的牵头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评估与监督,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以资源融合为支撑,发挥各方能动性

资源是行动的支撑。实践证明,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体教融合”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落实的关键。从政府角度看,要加大政策资源、经费资源等向体教融合倾斜的力度,迅速解决目前体育、教育部门与《意见》要求不相符合的政策冲突;从体育角度看,体育部门要利用在专业技术、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教育部门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提高提供师资培训、裁判派遣、场地供给、赛事组织、规则制定等业务支持和资源支撑;从教育角度看,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国民基础教育优势,在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后备人才供给等方面,加强与体育部门之间的融合,做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基数,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夯实根基;从社会和市场的角度看,面对我国多达3亿人口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政府、学校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参与到青少年培养当中来,加快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的政策体系,鼓励发展青少年俱乐部,联合教育部门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为其服务学生健康发展明确路径,为社会资源注入学校,推动更多社会组织成长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阵地。

以措施融合为抓手,释放各方创造力

举措是落实的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论述中特别强调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四位一体”目标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工作举措上,要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全方位对接,在工作措施融合上实行一体化推进。

一是要强化体育、教育的工作职责,为深化体教融合夯实基础。体育方面,要回归体校的育人本色,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持续下功夫,同时要积极与当地中小学校加强合作,全面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切实做到“一增”“一减”,把学生的体育课、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有效地增上来,把不合理的文化课课业负担真正地减下去。

二是要破除体育、教育的工作壁垒,打通体教融合的通道。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可通过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体育系统大量的优质教练员、裁判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升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也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师资岗位(如体育教师、教练员等)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与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的合理流动与资源共享;体育赛事融合方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打破竞赛设置壁垒,改革竞赛体系,强化统筹设计和分类管理,在学校体育、体校教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赛事,逐步完善覆盖广泛、层级分明、衔接有序、科学公平的赛事体系。

三是要探索和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高考中引入体育素养分数试点的可行性分析和实现路径研究,推动体教融合向深层次发展。

当前,我国体教融合的一体化推进还面临很多问题,任务也十分艰巨。只要我们在实施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扎实有效地推进“五大融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冲破壁垒制约,真正实现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南京体育学院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5日第4版


关闭


569vip威尼斯游戏“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综合改革办公室版权所有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