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BIM科普 > 正文
机电BIM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6日  点击:[]次

目录

第一章机电BIM概述

1.基础工作

2.技术价值

第二章机电BIM团队建设

第一节软硬件配置

1.软件平台

2.硬件平台

第二节人员组织架构及职责

1.组织架构

2.人员职责

第三节人员培训

1.培训目标

2.培训内容

3.培训计划

第三章机电BIM实施标准及流程

第一节建模标准

1.建模精度

2.建模规定

第二节出图标准

1.注释设置

2.图纸设置

第三节模型审核

1.审核规则

2.模型质量

3.图纸质量

第四章实施内容及流程

第一节实施内容

1.管线综合应用

2.土建预留应用

3.工程量统计应用

4.预制件加工应用

第二节实施计划及流程

1.实施计划

2.实施流程

第五章项目交付成果及格式

第一节模型交付

1.交付总体要求

2.初步设计阶段交付

3.施工设计阶段交付

4.施工准备阶段交付

5.施工实施阶段交付

6.运营阶段交付

第二节交付格式

1.BIM模型交付格式

2.可视化模型交付格式

3.二维图纸交付格式

4.明细表交付格式











第一章 机电BIM概述

1.基础工作

建立全过程BIM规划,制定BIM管理标准及流程,对项目BIM应用进行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图纸信息交互平台,与BIM平台搭建进行统一考虑,来管理各总包方、分包方等项目参与角色,包括管理BIM模型、文档及图纸等,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交付、审核及存储。

2.技术价值

2.1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

2.2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2.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员、材料、机具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4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2.5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2.6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7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章 机电BIM团队建设

第一节 软硬件配置

1.软件平台

根据BIM应用需要,选择相应的软件类型,以充分支持建模、浏览、协调、更新等需要。

表2.1 机电BIM软件平台一览表

序号

应用

软件

版本

备注

1

三维建模软件

AutodeskRevit



2

二维绘图软件

Autodesk CAD



3

模型整合软件

Navisworks



4

进度管理软件




5

文档生成软件

Microsoft office



1.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一般依据模型大小、工作需求来定,主要在于CPU、内存和显卡上。

表2.2安装BIM软件最低配置要求

第二节 人员组织架构及职责

1.组织架构

本公司机电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机电BIM负责人负责机电小组管理,统一协调机电BIM各相关方,如:建筑、结构BIM工程师、各专业分包商、物资设备部等。机电BIM人数根据项目大小及项目数量确定,单个项目至少指定1-2人负责机电各专业BIM相关工作。

1.人员职责

机电BIM负责人:负责机电专业各项目组织、人员安排及机电模型创建与维护,协调机电与其他专业间的配合,把控机电各项目进度及成果,对机电BIM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项目n机电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机电工作安排及模型创建与维护,协调该项目机电与其他专业配合;

机电BIM工程师:负责机电模型创建与维护,积极配合其他相关专业需求,提供机电BIM应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相关资料,如:管线综合图、复杂区域施工工艺模拟、工程量计算等;

第三节 人员培训

1.培训目标

掌握机电建模软件Revit mep操作;

掌握机电模型整合软件Navisworks操作;

了解机电各专业(给排水、暖通、电气)基础专业知识;

掌握机电各专业图纸表示方法;

熟悉机电各专业设计及施工规范,了解现场施工工艺;

2.培训内容

机电各专业工程识图及专业基础知识讲解;

机电各专业族制作;

机电各专业管线三维建模;

管线类型及管线系统类型创建与设置;

管线连接方式、管材、管径、坡度、注释等设置;

Revit mep视图样板创建;

Revit mep明细表创建;

Revit mep导出二维图纸;

Mep项目样板创建;

Navisworks模型整合、碰撞检讨及工艺模拟;

机电深化设计内容;

3.培训计划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

1

机电专业工程识图及基础专业知识讲解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2

Revit mep简单族制作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3

Revit mep各专业管线建模截面操作

1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4

管线及管线系统类型创建与设置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5

管线连接方式、管材、管径、坡度、注释等设置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6

视图样板创建

1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7

明细表创建

1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8

Revit mep导出二维图纸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9

Mep项目样板创建

1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10

Navisworks模型整合、碰撞检讨及工艺模拟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11

机电深化设计内容

2


集中学习、课件播放

第三章 机电BIM实施标准及流程

第一节 建模标准

1.建模精度

1.1暖通专业

模型内容

模型信息

初步设计阶段

(LOD300)

1、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位置: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通风机、散热器等;

2、主要管道、风管干管的基本尺寸、位置及主要风口位置;

3、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器、开关、传感器等;

1、系统信息:热负荷、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等基础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性能数据、规格信息等;

3、管道信息:管材信息、保温材料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

(LOD350)

1、主要设备的深化尺寸、定位信息: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通风机、散热器等;

2、其他设备基本尺寸、位置:伸缩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消声器等;

3、主要管道、风管干管的深化尺寸、定位信息(管径、标高等);

4、次要管道、风管基本尺寸位置;

5、风道末端(风口)大概尺寸、位置;

6、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器、开关、传感器等;

1、增加系统信息:系统形式、主要配置信息、工作参数要求等;

2、增加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

3、增加管道信息:设计参数、规格、型号等;

4、增加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属性等;

5、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要求、管道敷设方式等;

施工准备阶段

(LOD400)

1、主要设备的精确尺寸和位置: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通风机、散热器等;

2、其他设备深化尺寸、定位信息:伸缩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消声器等;

3、管道、风管的精确尺寸和位置(管径、标高等);

4、主要设备和管道、风管的连接;

5、风道末端(风口)的大概尺寸、位置;

6、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器、开关、传感器等;

7、固定支架等大概尺寸、位置;

1、修改系统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2、修改设备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3、修改管道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

4、修改附件信息:选型、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

施工实施阶段

(LOD45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通风机、散热器等;

2、其他设备实际尺寸、定位信息:伸缩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消声器等;

3、管道、风管的实际尺寸和位置(管径、标高等);

4、主要设备和管道风道的实际连接;

5、风道末端(风口)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6、主要附件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阀门、计量器、开关、传感器等;

7、固定支架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1、修改主要设备和管道实际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

2、增加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

3、增加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采购信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如长度、体积等)、采购价格等;

运营阶段

(LOD50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通风机、散热器等;

2、其他设备实际尺寸、定位信息:伸缩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消声器等;

3、管道、风管的实际尺寸和位置(管径、标高等);

4、主要设备和管道风道的实际连接;

5、风道末端(风口)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6、主要附件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阀门、计量器、开关、传感器等;

7、固定支架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1、增加系统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编号、组成设备、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2、增加系统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3、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营管理信息:设备编号、所属系统、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4、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5、增加系统、主要设施设备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

1.2给排水专业

模型内容

模型信息

初步设计阶段

(LOD300)

1、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位置:锅炉、水泵、水池水箱等;

2、主要构筑物的大概尺寸、位置:阀门井、水表井、检查井等;

3、主要干管的基本尺寸、位置;

4、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

1、系统信息:水质、水量等;

2、设备信息:主要性能数据、规格信息等;

3、管道信息:管材信息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

(LOD350)

1、主要设备的深化尺寸、定位信息:锅炉、水泵、水池水箱等;

2、给排水干管、消防水管道等深化尺寸、定位信息:管径、埋设深度或敷设标高、管道坡度等;

3、给排水支管的基本尺寸、位置;

4、管道末端的大概尺寸、位置;

5、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

1、增加系统信息:系统形式、主要配置信息、工作参数要求等;

2、增加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

3、增加管道信息:设计参数(流量水压等)、接口形式、规格、型号等;

4、增加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属性等;

5、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要求、管道敷设方式等;

施工准备阶段

(LOD400)

1、主要设备的精确尺寸、位置:锅炉、水泵、水池水箱等;

2、给排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的精确尺寸、位置(管径、标高等);

3、主要设备和管道的连接;

4、管道末端的大概尺寸、位置;

5、主要附件的大概尺寸(近似形状)、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

6、固定支架等大概尺寸、位置;

1、修改系统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2、修改设备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3、修改管道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

4、修改附件信息:选型、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

施工实施阶段

(LOD45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位置:锅炉、水泵、水池水箱等;

2、给排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的实际尺寸、位置(管径、标高等);

3、主要设备和管道的实际连接;

4、管道末端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5、主要附件的基本尺寸(近似形状)、实际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

6、固定支架等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1、修改主要设备和管道实际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

2、增加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

3、增加主要设备、管道和附件采购信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如长度、体积等)、采购价格等;

运营阶段

(LOD50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位置:锅炉、水泵、水池水箱等;

2、给排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的实际尺寸、位置(管径、标高等);

3、主要设备和管道的实际连接;

4、管道末端的近似形状、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5、主要附件的基本尺寸(近似形状)、实际位置:阀门、计量表、开关等;

6、固定支架等基本尺寸、实际位置;

1、增加系统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编号、组成设备、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2、增加系统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3、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营管理信息:设备编号、所属系统、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4、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5、增加系统、主要设施设备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

1.3电气专业

模型内容

模型信息

初步设计阶段

(LOD300)

1、主要设备的基本尺寸、位置:机柜、配电箱、发电机等;

2、桥架基本尺寸、位置;

1、系统信息:负荷容量、控制方式等;

2、设备信息:主要性能数据、规格信息等;

3、电缆信息:材质、型号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

(LOD350)

1、主要设备的深化尺寸、定位信息:机柜、配电箱、发电机等;

2、桥架基本尺寸、位置;

1、增加系统信息:系统形式、联动控制说明、主要配置信息等;

2、增加设备信息:主要技术要求、使用说明等;

3、增加电缆信息:设计参数(负荷信息等)、线路走向、回路信息等;

4、增加附件信息:设计参数、材料属性等;

5、增加安装信息:系统施工要求、设备安装要求、线缆敷设方式等;

施工准备阶段

(LOD400)

1、主要设备的精确尺寸和位置:机柜、配电箱、发电机等;

2、桥架的精确尺寸和位置;

3、其他设备的大概形状、位置:照明灯具、警铃、报警器等;

1、修改系统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2、修改设备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等;

3、修改电缆信息:选型、施工工艺或安装要求、连接方式等;

施工实施阶段

(LOD45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和位置:机柜、配电箱、发电机等;

2、主要桥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

3、其他设备的大概形状、具体位置:照明灯具、警铃、报警器等;

1、修改主要设备和桥架实际实施过程:施工信息、安装信息、连接信息;

2、增加主要设备、桥架和附件产品信息:材料参数、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编号;

3、增加主要设备、桥架和附件采购信息:供应商、计量单位、数量(如长度、体积等)、采购价格等;

运营阶段

(LOD500)

1、主要设备的实际尺寸和位置:机柜、配电箱、发电机等;

2、主要桥架的实际尺寸和位置;

3、其他设备的大概形状、具体位置:照明灯具、警铃、报警器等;

1、增加系统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编号、组成设备、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2、增加系统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3、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营管理信息:设备编号、所属系统、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

4、增加主要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信息: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

5、增加系统、主要设施设备的文档存放信息: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

2.建模规定

2.1建模依据

A)有效施工图纸;

B)总进度计划;

C)设计变更图纸;

D)规范及标准图集;

2.2单位和坐标

A)项目单位设置为mm;

B)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和机电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C)为所有BIM数据定义通用坐标系,建筑、结构和机电统一采用一个轴网文件,保证模型整合时能够对齐、对正;

2.3模型划分

A)按分区;

B)按楼号;

C)按施工缝;

D)按楼层;

E)按系统;

2.4模型命名

项目名称__分区__楼层__专业(土建/结构/机电)

2.5模型色彩

2.6管道设置

A)管道类型设置

根据项目需求建立所需的管道类型,各管道类型名称以不同材质名称命名;

B)布管系统设置

C)管道尺寸设置

D)管道系统类型设置

2.7视图样板设置

视图样板有助于确保视图标准及施工文档的一致性,主要包含各视图属性的设置;

2.8视图浏览器设置

视图浏览器组织有多种显示方式,机电专业一般以“机电”视图显示;

2.9族管理与设置

A)机械设备族命名根据施工图纸设备命名规则确定;

B)相同阀门、管路附件等族名称应保持一致;

C)确保族类型正确;

2.10明细表设置

A)创建不同类别明细表,如管道明细表、管路附件明细表、风管明细表等;

B)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明细表中需要体现的参数;

C)设置明细表需要的过滤条件;

D)整理明细表格式;

第二节 出图标准

1.注释设置

1.1标注要求

标注管道(风管、水管、桥架)的尺寸、平面定位、标高;

1.2标注样式

A)管线定位统一使用管中心间距;

B)箭头统一使用斜线标记;

C)尺寸线与图元间隙为1mm,尺寸线延伸1mm,起点偏移量1mm,箭头尺寸1mm,文字偏移尺寸线1mm;

D)标注文字字高3.5mm(综合管线图等管线密集处注释文字高度设为2mm);

1.3标注形式

A)管线附近图面空间允许时,可沿管线方向进行标注,文字方向应平行于管线,并宜在管线上侧或左侧;

B)管线附近图面空间不足时,应将文字引出至附近空白区域,引线应指向明确,密集的并联管线可联合标注;

C)管线标注统一为“管线缩写代号”+“管线尺寸”+“标高”;

D)压力管线宜采用中心标高:CL+3.6mm,重力排水管线、矩形风管管线、线槽等宜采用管底标高:BL+3.2mm;

E)矩形管线尺寸采用宽X高,圆形管线采用公称直径DN;

2.图纸设置

A)设置图框

B)设置图例及说明

C)设置材料表

D)设置图纸比例

第三节 模型审核

1.审核规则

A)模型完整性检查

BIM包含的模型、构件等内容是否完整,BIM模型所包含的内容及深度是否符合交付等级要求;

B)建模规范性检查

BIM模型是否符合建模规范,如BIM模型的建模方法是否合理,模型构件及参数间的关联性是否正确,模型构件间的空间关系是否正确,语义属性信息是否完整,交付格式及版本是否正确等;

C)设计指标规范检查

BIM模型中的具体设计内容,设计参数是否符合项目设计要求,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条例,如BIM模型及构件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类型规格等是否符合合同及规范要求;

D)模型协调性检查

BIM模型中模型及构件是否具有良好的协调关系,如专业内部及专业间模型是否存在直接的冲突,安全空间、操作空间是否合理等;

2.模型质量

2.1暖通专业

A)管线及管线系统完整;

B)管线对齐方式正确;

C)管线保温完整;

D)设备、阀门、管路附件等构件完整;

E)管线之间及管线与结构体间无硬碰撞;

F)风管距墙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G)风管顶部距梁底50-100mm;

H)设备、管线、管件、附件等信息完整;

I)管道净高满足规范及装修要求;

2.2给排水专业

A)管线及管线系统完整;

B)设备、阀门、管路附件等构件完整;

C)管线之间及管线与结构体间无硬碰撞;

D)冷热水垂直净距150mm;

E)水管与桥架层叠敷设时,需放在桥架下方;

F)设备、管线、管件、附件等信息完整;

G)管道净高满足规范及装修要求;

H)管道与墙柱间距:

管径范围

与墙(柱)面的净距(mm)

D≤DN32

≥25

DN32≤D≤DN50

≥35

DN75≤D≤DN100

≥50

DN125≤D≤DN150

≥60

2.3电气专业

A)桥架系统完善;

B)桥架翻弯尽量采用45°斜角弯;

C)母线槽尽量避免翻弯;

D)桥架共架时,强弱电桥架间距不小于300mm,同种桥架间距50-100mm;

E)多层桥架排布时,上下层桥架净间距不小于150mm;

F)强电桥架不能进入弱电间;

G)设备、桥架等信息完整;

3.图纸质量

A)图纸表达应清晰、完整、正确,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的表达内容应一致;

B)主要材料设备表应完整齐全;

C)标注字体样式和大小统一;

D)图框的图名及比例与图纸一致;

第四章 实施内容及流程

第一节 实施内容

1.管线综合应用

1.1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一般由软件检查和“人为”检查两部分组成。“人为”检查可以借助navisworks软件进行漫游检查。这两款软件与revit都有完美的结合。实施细则:

A)土建建立完轴网标高,设置好项目基点后,将这些基础信息转交于各分包单位;各专业在土建的项目基点以及轴网标高的基础上,建立自己专业的模型。

B)各专业建立好模型后,打开各自的模型清除项目未使用选项,清除完毕后保存。(为了让在碰撞检测时提高电脑的运行速率)

C)碰撞检测前需依据配色方案给各专业系统的管线配色;以便于在碰撞检测后查找问题。

D)碰撞检测流程:

① 链接建筑结构模型

② 单专业分别与建筑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

③ 各机电专业间分别进行碰撞检测;

E)碰撞检测后的结果暂时不处理,根据碰撞检测报告整理各专业与结构和或者专业间的冲突问题;将问题罗列上报甲方,然后与设计单位协商,也可以自行针对相关问题的提出解决办法,待设计单位同意,甲方和监理审批,四方签字确认后方可施工。

1.2优化排布(优化排布的基本性原则)

①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② 有压管让无压管。

③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④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⑤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⑥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 线路。

⑦ 安装、维修空间≥500mm。

⑧ 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⑨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0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3碰撞修改

待碰撞检测完毕,经设计单位审批同意相关修改,甲方予以签字确认后;各专业按照修改审批表的方案进行修改模型;修改完毕交与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将各专业模型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机电模型。特别要注意,建模开始必须对所应用的机械设备、管线、桥架等等元件进行系统归类,并进行参数化、信息化,以达到竣工模型的要求。

2.土建预留应用

2.1建筑预留

结构完毕后,二次砌筑工程中,应用竣工模型,对照机电管线路径标高、图纸尺寸定位信息对其相应的孔、洞、预埋件进行预留预埋。凭借BIM技术三维可视化的特点,BIM模型能够直观地表达出需要流动的具体位置,不仅不容易遗漏,还能做到精确定位,有效地解决了与设计人员沟通预留孔洞时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预留孔洞的施工效率。

2.2结构预留

预留预埋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安装质量的好坏,甚至影响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和使用寿命。借助BIM的施工模拟技术,可以提升预留预埋的准确性。

依据竣工模型中机电管线的排布,在结构墙体、楼板、梁、围护等相应的位置处预留空洞或者预埋件。并且分类对其编排,统计,以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做精准的预留预埋。

3.工程量统计应用

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精准的统计材料用量;在建模时,只要把每一个部件参数化、数字化,需要什么参数就赋予给它(当运用到非系统族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建立共享参数的方式统计),然后从所需要统计的材料明细表中就可以得到工程中所有应用材料的详细信息(人工费和机械费单独根据定额计算)。当工程发生设计变更时,及时更新模型,并更新变更部分的工程量。

3.1预算工程量

设计方考虑的是用什么材料;甲方考虑的是用了多少材料;而施工单位则需要考虑材料如何用。材料是成本的基础,如果施工单位在材料成本上不能把控,则工程成本已处于失控状态。通过应用BIM技术在虚拟建造过程中,可以统计工程所有应用到的材料;结合国家预算相关工程定额,最终可以形成预算的绝对依据。例如图3.18-7、8是工程统计材料明细表。

3.2实际工程量

通过虚拟建造生成的工程量是实际工程量的参考依据;我们只需考虑实际应用时的损耗率,以及人工费、机械费,以及设计变更等相关费用;最终就可以得到实际发生的工程量。

4.预制件加工应用

4.1构件加工

对于机电各个专业管线的复杂弯头、大小管连接、不同形状管线的连接件,通过应用BIM技术,提前加工预制。这样可以提升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能,预制件的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成本。

4.2管段加工

根据模型系统管段路由的排布,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尺寸的管段,包括支吊架,都可以从竣工模型得知;根据BIM施工总计划,规划施工节点,逐一细分,便可知晓什么时间应该提前准备什么。然后与供货商洽谈定尺加工问题,为供货商提供BIM模型明细表,此明细表必须符合加工订货单的注释条目要求,明细表中需要体现BIM技术定位信息相关文字标注。材料进场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进场材料标识,明辨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方式,安装位置等等。

4.3综合支吊架加工

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在交叉区域含有多个专业系统管线时,可以采用综合支吊架。综合支吊架需要考虑分段荷载量,支吊架的规格尺寸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确定好综合支吊架的分布间距以及支吊架的规格,然后根据系统管线走向布设。


第二节 实施计划及流程

1.实施计划

A)根据甲方的整体项目节点时间要求制定机电专业的施工计划节点;

B)图纸深化设计

C)建模;完成设备、材料的统计

D)机电管线综合

E)3D漫游及三维可视化交流

F)设计变更、洽商预先评估

G)根据优化方案协同更新模型

H)专业深化设计复核

I)变更工程量统计

J)施工模拟

K)施工监督和验收

2.实施流程

A)熟悉各专业图纸,各专业先进行内部图纸会审,找出图纸中显而易见的错误或者由于设计者的疏忽,遗漏设计的内容,与设计及时沟通解决初步各专业内部问题;

B)设计院将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会审的问题在电子版图上更正后,然后交予施工单位建模(如果设计院自行应用BIM设计则施工单位直接利用模型施工,应用BIM设计本身就可以避免碰撞检测的一些问题,或者可以说这个过程已由设计院完成)

C)施工单位可以综合各专业图纸,在图纸上详细整理各专业管线的标高,根据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建模标准绘制模型;

D)管线综合,应用碰撞检测功能,统计有效碰撞点,提出优化方案。(碰撞检测结果的修正方案要经过监理、业主审批;审批合格才能按照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E)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调整优化

F)调整优化完毕,三方签字确认,总包方备案存档。

G)打印出具施工图。

H)三维技术交底,拆分模型根据施工节点进行下一步施工安排。

第五章 项目交付成果及格式

第一节 模型交付

1.交付总体要求

A)保证BIM模型准确性;

模型和模型构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模型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无误,相关属

性信息也应保证准确性。

B)BIM模型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有效传递;

C)BIM模型应满足各专业模型等级深度;

D)交付物中的图纸和信息表格宜由BIM模型生成;

E)交付物中的信息表格内容应与BIM模型中的信息一致;

2.初步设计阶段交付

A)机电专业设计模型:模型的交付深度为LOD300;

B)BIM综合协调模型;

C)可视化模型:应提交基于BIM设计模型的表示真实尺寸的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其创建的室内外效果图、场景漫游、交互式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对应的展示视频文件等可视化成果;

D)工程量统计表:精确统计各项常用指标,以辅助进行技术指标测算;

E)二维图纸:由BIM模型生成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并保持图纸间、图纸与BIM模型间的数据关联性,达到二维图纸交付内容要求;

3.施工设计阶段交付

A)机电专业设计模型:模型的交付深度为LOD350;

B)BIM综合协调模型:进行专业间的综合协调,检查是否存在因为设计错误造成无法施工的情况;

C)可视化模型:应提交基于BIM设计模型的表示真实尺寸的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其创建的室内外效果图、场景漫游、交互式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对应的展示视频文件等可视化成果;

D)工程量统计表:精确统计各项常用指标,以辅助进行技术指标测算;

E)二维图纸:在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根据需要通过BIM模型生成或更新所需的二维视图,如平立剖图、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等。

4.施工准备阶段交付

A)机电专业施工模型:模型的交付深度为LOD400;

B)施工方案模拟:在施工模型的基础上附加建造过程、施工顺序等信息,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C)预制构件信息模型:根据厂商产品参数规格,建立构件模型库,替换施工模型原构件,将预制构件模型数据导出,进行编号标注,生成预制加工图及配件表;

D)工程量统计表:精确统计各项工程量,以辅助材料采购及运输计划;

E)二维图纸:经过施工操作空间及施工可行性检讨后,根据需要通过BIM模型生成或更新所需的二维视图,如平立剖图、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等。

5.施工实施阶段交付

A)机电专业竣工模型:模型的交付深度为LOD450;

B)二维图纸:经过模型与现场施工比对及调整后,根据需要通过BIM模型更新竣工的二维视图,如平立剖图、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等。

6.运营阶段交付

第二节 交付格式

1.BIM模型交付格式

模型交付格式为IFC/RVT格式

2.可视化模型交付格式

模型交付格式为NWD格式

3.二维图纸交付格式

图纸交付格式为CAD/PDF格式

4.明细表交付格式

明细表交付格式为XLS/XML格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