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vip威尼斯游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方案
(湖工教〔2012〕16号)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也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我校建设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需要。为实施好“卓越计划”,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和我校具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个人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示范和引领我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
二、基本思路
一是立足“本科教学型工程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服务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二是立足区域经济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策应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抓住机遇,抢占主动,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三是立足我校工程教育长期积累的独特优势,探索与尝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四是立足经济社会对工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变化的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未来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强化人才培养的特色。
以“四个立足”为依据,确立我校应用型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完成工程技术人才的基础知识教育和一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在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两个层次。
(一)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是国家层面的标准,是引导性的标准,所有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都应该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工程师。通用标准由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
工科院校以应用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毕业生应到达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行业专业标准
行业专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指导下,本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培养应该到的基本要求。“卓越计划”行业专业标准由有关行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
各专业要在通用标准指导下,在行业专业标准的规定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势与特色,自行制订具体的本专业培养标准。
四、培养模式
学校举办卓越工程师培养班(以下简称卓越班),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独立开课。卓越班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一)校内培养阶段
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各专业应根据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自行制定。校内培养阶段要采用研究性、探究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企业学习阶段
本科培养要累计有1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举办“卓越计划”的学院和企业,要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要拟定企业培养方案,并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企业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企业1年完成的培养环节主要包括:
(1)认知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和暑假),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感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
(2)生产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相关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工程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 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参加生产全过程,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4)毕业实习(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卓越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
五、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学校的工程教育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培养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掌握一定的管理与工程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营销等)技术人才。
(二)培养计划
卓越班的基本学制为四年。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改革原有培养计划,实施“3+1”的模式:3年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累计1年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与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与专业有关的流程中去,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3+1”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两种实施方法:一是到企业集中实习实训,依靠企业的工程师联合培养学生;二是采取分散实习实训,学生根据企业需要编班,不同专业的学生到同一企业以及同一专业到不同的企业去进行实习实训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卓越班学生应切实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和第二课堂计划。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计划内的课程教学和企业培养环节是根本途径;第二课堂的专题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或科技实验项目等,是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
1.理论教学改革
各卓越计划专业班要依据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与企业一起研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校内培养阶段、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并将培养标准细化为课程(或项目)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再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要以“大工程观”为指导,整合、重组课程体系,本着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个性的原则改革原有培养计划。密切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压缩课堂讲授学时,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企业学习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社会伦理责任的教育,加强写作、表达与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强化数学、物理等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应拓宽学生在组织管理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面。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适当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同时要特别强化面向工程实际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编制课程标准。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现场教学学时,给予学生更多工程教育实践机会。
2.实践教学改革
我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原本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在原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再加一年企业工程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学习、实习阶段累计时间达到1年以上,构建以工程项目为驱动,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学时在原占总学时25%左右增加到45%左右,大大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校外实践教学是改革的重点,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生累计在企业学习一年以上时间的质量。各卓越班毕业设计环节可与相关实习环节统筹安排。一部分实习实践环节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重要的实习可利用整个学期。
继续加大对校内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对卓越班学生采取不限开放时间、不限实验室的制度,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要求。在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型学习和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
3.教学方法改革
要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担任卓越班课程的教师要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实行多样化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4.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卓越计划”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由单向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转变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双向考核方式。特别是在企业实习项目实训考核环节中,学生成绩由综合素质考核、理论考试分、项目实训考核三部分组成。加大对工程能力的考核力度,增加企业参与度。
(三)校企合作培养
1.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组织和项目交流,保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等项目合作不流于形式。联合培养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职责与权力;
(2)企业教师的激励政策;
(3)学生安全保障;
(4)学生生活的后勤保障及生活补贴;
(5)企业技术的保密要求等。
2.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
即由学校和企业各派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工作。
学校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2)根据教学大纲,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执行计划,拟订日程表,经教研室主任同意,院长批准,提前印发给学生,报教务处备案;
(3)企业学习前,向企业教育管理部门提交企业学习阶段教学大纲、执行计划和学生名单,具体落实学习安排;
(4) 在学习过程中,每月到企业现场时间不能少于1 周,加强对学生指导和监督;
(5)企业学习阶段结束前,应与企业导师一起认真做好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并将全面考核的学习成绩提交学校。
企业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对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要求,与学校导师一起制定学习期间的执行计划;
(2)安排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
(3)负责有关环节的技术培训;
(4)考核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3.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对接
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主讲或合讲专业课程,每个卓越班应有5门以上课程由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讲。
充分考虑“3+1”模式中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衔接问题,对于在校外开展的实习、实训,必须邀请企业同行共同参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制订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自身实习内容,受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
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按照企业员工要求实行严格的劳动纪律考核,对于无故旷工3天或迟到、早退超过10次的学生,将取消该环节的考核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需重修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4.严格学生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
(1)学生必须完成企业学习阶段计划所要求的全部学习任务,写好实习报告和设计说明书方可参加考核,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2)学生企业学习阶段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学生态度、学习方法、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效果、实习报告及答辩情况等。考核采取笔试、答辩、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指导教师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设计(论文)进行评审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给出。
(3)企业学习阶段的成绩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计分。该阶段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才能获得学分。
六、管理体系
(一)管理机构
1.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科技产业处、学生工作部、人事处、校企合作与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卓越计划举办学院院长等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1)根据教育部精神组织全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2)审定学校总体实施方案;(3)审定各专业培养方案;(4)对全校相关单位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进行指导和总体协调,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为:(1)及时收集上级部门的相关信息,组织调研;(2)制订学校总体实施方案;(3)全面负责“卓越计划”的执行;(4)协调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以及与各职能处室、各相关学院之间的工作配合。
2.举办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
各卓越计划举办学院成立相应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院长担任组长,党总支书记、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卓越计划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合作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组成。其主要职责为:(1)联合制(修)订目标、标准、方案,并按方案推进各项工作,负责“卓越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学生管理;(2)落实“卓越计划”企业合作培养企业,与合作培养企业共同制订企业培养方案、完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3)落实本学院教师到合作培养企业的学习工作,落实本学院学生的合作培养环节;(4)与合作培养企业共同完成卓越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5)进一步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基地、研发基地,为合作培养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3.成立校企结合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学校专家和企业方专家共同组成,组长由校长任命。专家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卓越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和对“卓越计划”的实施给予指导。
各卓越计划专业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小组,成员包括卓越计划专业所在的院领导、教授、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及合作培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对“卓越计划”的学习、宣传,制订和落实本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标准制定、组织模式构建和运行机制改革等)。
(二)管理模式
1.招生与学籍管理
201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自动化两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总结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基础上,将逐步扩展到全校其他工科专业。在正式启动“卓越计划”时,各专业应先公布培养标准和具体培养方案。
学校每个“卓越计划”专业每年遴选1-2个卓越班,每班为30人左右。卓越班学生遴选遵循学生自愿选择、自主报名,举办学院组织考核的双向选择方式从新生中公开选拔,实行开放式办学。
卓越班学生应严格按照“卓越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学习并进行考核。在校学习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仍按照《569vip威尼斯游戏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还需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并接受企业的评价和考核。
学生在卓越班学习期间,出现学校认为不宜继续参加卓越班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明不适合工程师培养的,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业指导,建议转入更适合其学业发展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普通班学生中选拔补充卓越班成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愿终止卓越班的学习。
自愿终止后转入普通班继续学习的学生,在卓越班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参照校内转专业办法,根据普通班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学分的认定、替代予以解决。
2.学生管理
卓越班的学生被录取后,统一编班、集中住宿,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举办学院应为卓越班选配关爱学生、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本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
3.学业管理
卓越班按单独制定的培养计划组织教学。举办卓越班的学院应选派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工程经历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班的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
七、保障措施
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领导小组要在组织、制度上做好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要分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及改革方案,特别是在提升校内师资队伍工程素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学校将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经费保障
学校财务处、教务处和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要统筹有关“卓越计划”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在外聘教师、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提高、教改立项以及“卓越计划”运行等方面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卓越计划”所必需的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
学校为举办卓越班的二级学院按5万元/专业?学年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日常管理工作开支;教师承担的卓越班教学工作量乘以1.5的系数;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有计划、按实际开支增加。
大力支持各卓越计划专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专业的经费投入。
(三)师资保障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为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在学校兼职授课等方法,建立一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掌握工程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经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着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2)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3)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四)条件保障
1.场地支持。专门开辟部分教室作为卓越专业研讨式教学、工程案例教学、综合设计等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所有实验室向卓越班学生免费开放。
2.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建设一批卓越专业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平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综合平台,以不断改善校内工程化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形成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3.教材选用与建设。优先选用符合卓越专业教学大纲或规范的优秀教材或正式出版教材,鼓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编著出版具有卓越专业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并将行业企业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及时编入教学内容之中。
4.充实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学校目前馆藏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可作为卓越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补充材料。学校也将进一步丰富专业专业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卓越班学生在校图书馆借书按教师待遇对待。
(五)政策保障
1.学生方面:学校在奖学金评定时,向卓越班学生倾斜,卓越班学生获取奖学金的比例不小于80%;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政策向卓越班倾斜;学校在推荐学生参加海外交流学习时,优先选拔卓越班学生参加。
2.教师方面:学校支持各“卓越计划”专业对卓越班教师进行选拔,并给予卓越班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和相关的教改教研课题在立项建设上适当倾斜;对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有显著成果的教师在职称聘任方面适当倾斜;对进行卓越计划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给予适当倾斜等。在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核拨、发放时,学校将充分考虑工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投入,向参加“卓越计划”的二级学院和教师给予倾斜;各教学院(部)要在业绩津贴、绩效分配等方面向担任“卓越计划”班课程教学的教师倾斜。
3.充分发挥学校董事会、校友会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明确校企合作中的管理层次和职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配合教学院(部)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空间。
(六)服务保障
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教学科研等,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认真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条件,优化工作作风,加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构建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环境,共同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