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vip威尼斯游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
(湖工教评〔2020〕10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和《569vip威尼斯游戏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意见》(湖工教评〔2020〕1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569vip威尼斯游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以下简称《保障体系》)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对教育教学活动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把569vip威尼斯游戏办成学生满意、社会与用人单位满意的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第二条 基本理念
坚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等现代管理与教育理念,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将各个单位的职能行为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各项任务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教学质量目标、质量标准、管理组织、管理过程、条件保障、监测分析与改进的闭环系统,具有预警性、激励性和诊断性,用以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学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保障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
第三条 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构架
本体系由教学质量目标、组织体系、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等六大系统构成。
第二章 教学质量目标
第四条 教学质量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一)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包括:发展目标定位、层次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以及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
质量要求:
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办学定位合理,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
3、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明确,契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和要求,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4、事业发展规划体现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目标与任务明确,实施措施有效得力,可测量,可评估。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包括: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质量要求:
1、人才培养总目标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体现“立足地方、面向行业、突出职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原则;
2、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总目标,符合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
3、充分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专业培养规格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思想道德(含社会责任感)、文化和劳动素养;
(2)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心理健康,适应能力正常;
(3)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专业知识;
(4)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指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面向、课程设置、学制、学时(学分)及具体学时(学分)分配、毕业条件、学位授予等。
质量要求:
1、突出成果导向,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修)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部门岗位需求,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
2、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科学合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能力培养地位,契合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才兼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设计科学,凸显能力培养本位,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课内外学时分配合理,保证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的时间;
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功能,扎实开展“课程思政”;
(2)紧扣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导向,科学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加强“金课”建设,全面淘汰“水课”;
(4)实施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5)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6)加强学生劳动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7)体现专业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
第三章 组织体系
第五条 设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权责明确,关系清晰,充分保证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教学质量组织体系分:领导决策机构、执行管理机构、工作实施机构、监督评价机构。
(一)领导决策机构
学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重要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审议,为学校教学工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部、中心)主要负责人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
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定、修改和实施;领导与监督各个工作机构执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纲要的情况和监督单位实行监督的情况;审议有关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决策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等。
(二)执行管理机构
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执行管理机构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主要职责:负责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行;负责对学校教学运行状况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及有关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教学督导队伍及学生信息员队伍等教学监控队伍建设;组织各类本科教学评估(学位评估、专业评估、审核评估等)、专业认证、数据采集与填报、质量报告撰写与发布、各类教学竞赛及教学专项检查与评价等工作。
(三)工作实施机构
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保障的工作机构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教学单位。教务处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主要实施机构;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主体;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工作实施机构的主要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子目标及其质量标准;制定实现质量子目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计划并具体实施;根据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
(四)监督评价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校院二级教学督导队伍及学生信息员队伍等是对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指导的组织机构。其主要职责:
1、从事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与评价,对本科教学工作运行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质量、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质量、教学进度编制质量、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课程考核环节等进行常态监测与评价并反馈意见;
3、组织各类本科教学评估(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价、学位评估、专业评估等)、专业认证、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质量报告发布;
4、检查校院两级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二级学院(部、中心)督导组接受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督导组的指导,根据二级学院(部、中心)的安排及需要独立开展督导工作。
第四章 教学质量标准
第六条 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和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一)专业设置标准
专业设置标准内容包括:专业设置与新专业申报、专业结构调整。
质量要求:
1、专业设置与新专业申报突出需求导向,符合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发展需求,符合办学定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要重点培育“新工科”“新文科”专业;
2、新专业申报符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必需的师资队伍、实验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等,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引领遴选新增专业,并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
3、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专业调整与退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及需求变化趋势;建立包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调整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计划调整机制,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二)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包括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各专业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包括质量目标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各专业质量标准依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质量要求: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2、有合理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注重特色的培育;
3、必须明确毕业要求,并将毕业要求达成落实到培养方案每门课程之中,建立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矩阵。
(三)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质量标准包括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专业课程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文件(课程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计划表等)、目标与内容、教学资料(含教材)、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专业课程质量标准指各专业开设的具体课程标准。
质量要求:
1、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培育与打造一批“金课”、校企合作建设课程;
2、突出知识的应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每门课程应有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执行严格;
3、课程建设规划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4、有各类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工作体系完整、合理;
5、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
6、注重教材建设,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有一定数量的且质量较高的自编特色教材。
(四)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包括备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辅导答疑与作业批改、课程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含补考)等环节质量标准。
质量要求:
1、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各项内容和指标设置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且操作性强;
2、体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从以知识贮备为中心向以知识应用为中心转变”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第五章 教学资源管理
第七条 教学条件保障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研科研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设施管理、经费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质量要求: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
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满足(1)各专业教学需要并达到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求;(2)教育部规定的要求;(3)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要求;
3、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在对教师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敬业度高,从严执教,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4、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师资培训、进修有保障,有计划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效果好;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管理制度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在每项基本建设中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1、专业建设管理
专业建设建设管理基本内容包括:专业定位、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基地。
质量要求:
(1)要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2)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要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专业方向、专业群、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分批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认证。
2、课程建设管理
质量要求:
(1)课程建设规划思路明晰,措施得力;
(2)有各类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工作体系完整、合理;
(3)每门课程有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
(4)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指导和督促工作到位、经费资助到位,效果好。
3、教材建设管理
质量要求:
(1)教材建设规划合理,教材评价制度严格;
(2)教材选用符合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整体水平高;
(3)调动和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高水平应用型特色教材。
4、实验室建设管理
质量要求:
(1)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管理规范;
(2)实验室布局规划要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按学科群布局,结构配置合理;
(3)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要,运行与维护正常,利用率高;
(4)管理机制良好;
(5)有一定数量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且运行有效。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质量要求: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规划,有措施,运行良好,管理规范;
(2)校企合作建设基地相对稳定,适时增设与调整,加强对基地的投入与管理;
(3)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有成效,有一定数量的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4)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能覆盖所有专业。
(三)教研科研资源管理
教研科研资源管理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平台以及科学研究的项目、平台等资源管理。
质量要求:
1、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成果显著,对提高教学质量能发挥良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管理,打通资源壁垒,推进面向学生的教学、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各类资源整合;
3、教学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等的建设与管理对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四)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质量要求:
1、信息化平台建设。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构建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学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教学、管理应用软件系统配置到位,信息化安全有保障。
2、文献信息资源。宣传及时,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且利用率高。
3、在线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宣传及时,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利用率高,使用效果好。
(五)设施管理
主要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馆、体育设施与仪器设备。
质量要求:
1、教学设施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能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
2、教学设施硬件的投入和维护正常;
3、教学设施软件建设应以为本科教学服务为宗旨;
4、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六)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包括:经费的预算、使用、管理。
质量要求:
1、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经费使用合理、有效、公开、透明;
2、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教育部对本校所属层次高校的要求;
3、确保教学经费专款专用;
4、确保教学经费处于优先地位。
第六章 教学过程管理
第八条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包括:培养方案管理、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就业与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档案管理。
(一)培养方案管理
培养方案管理是指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情况。
质量要求:
1、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作为教学基本任务的课程与环节,必须全面完成,且执行严格,管理规范;
2、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和环节名称、编号、学时及开课学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变更;
3、每学期教学任务及课程表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安排,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及环节未经批准一律不予安排;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相对稳定,不轻易作大的变动,以利于总结经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允许对人才培养方案个别教学环节进行微调,如调整个别课程教学时数或时间安排、增减个别课程等;教学计划异动需经过严格审批方可进行。
(二)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包括招生计划、招生宣传、录取、生源质量分析。
质量要求:
1、招生计划制订程序规范、合理;
2、招生计划体现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招生程序规范;
4、招生宣传效果好;
5、生源质量高,生源质量分析符合实际。
(三)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包括入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的处理,毕业资格学位审查等。
质量要求:
1、入学注册程序规范、工作严谨;
2、课程考核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确定考核方式及方法,加强课程过程管理的考核,加大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等功能;
4、学生成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有系统的管理制度;
5、实施学业预警制度;
6、规范学生的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并制定有实施细则;
7、毕业资格、学位授予资格审查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施资格预审制度。
(四)日常教学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常规管理、理论教学管理(含有课内实验的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基本内容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师执行教学进度计划表、课表情况;考试管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习/社会调查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质量要求:
(1)教学管理制度科学、严谨,内容完备,涵盖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执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规范;
(2)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
(3)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正常进行,有记录,有反馈,有改进;
(4)教师执行教学进度表严格,课表的任何变动须按变更程序进行;
(5)课程考试考核管理严格、规范;
(6)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习、社会调查管理严格、规范。
2、理论教学管理
质量要求:
(1)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教学标准)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2)课堂教学管理严格,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听、评课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3)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4)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好。
3、实践教学管理
质量要求: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符合人才培养需要;
(2)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规范、严格;
(3)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开放度高;
(4)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质量高,达到专业的毕业要求。
4、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质量要求:
(1)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系完善;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3)注重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过程和结果评价;
(4)制度保障得力,管理规范,学分认证流程规范,学分认证合理。
(五)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包括:学风建设、指导与服务。
1、学风建设
质量要求:
(1)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2)学风建设成效明显,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有学习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上课出勤率高,作业完成率高,考风良好。
2、指导与服务
质量要求:
(1)配备齐班主任;
(2)配备辅导员,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师生比不低于1:4000;
(4)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完善,形成涵盖学习、学科竞赛、实习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的全方位的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并建立长效机制;
(5)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学生对指导与服务工作及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高。
(六)就业与发展
就业与发展包括:毕业生就业率、职业发展情况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质量要求:
(1)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按总体上与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1:500配备;
(2)推动就业工作的措施得力,落实有效;
(3)初次就业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持续增长;
(4)建立校友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
(5)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就业面向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6)专业对口率高,就业岗位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7)校友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
(七)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包括: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美育,社团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内外交流学习等。
质量要求:
(1)建立并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2)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注重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励;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学术环境,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3)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5)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省级以上奖项;
(6)体育活动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锻炼需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开设一定数量的艺术教育课程;
(7)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内交流学习的机会。
(八)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包括: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鉴定、利用和统计。
质量要求:
(1)《569vip威尼斯游戏关于规范各二级教学单位档案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湖工教评〔2019〕7号)规定;
(2)归档及时,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3)管理手段先进,便于查找、利用;
(4)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完善且及时更新。
第七章 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
第九条 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包括: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教学质量改进。
(一)教学质量监测
包括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监测、日常监督、教学评估、管理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信息化平台。
1、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监测
质量要求:
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借助“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建立),对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基本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并有反馈,促进建设。
2、日常监督
包括:校院两级常规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业预警、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等;专项教学检查;教学工作常态监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监督;公众监督。
质量要求:
(1)日常监督系统健全,各种监督信息及时收集、分析,反馈;
(2)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正常进行,有记录,有反馈,有改进;
(3)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包括:校、二级学院(部、中心)领导及督导组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质量监控形成制度,有听课记录,有反馈;
(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专题报告、实习、社会调查、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质量监控等。有大纲以及相应的操作程序、管理方法;有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实习/社会调查的检查;开展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公开答辩,组织校内专家检查、旁听答辩;
(5)学生学业预警、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资格审查:有重修规定,并严格执行;每学期对不及格门数达到预警的学生,将其离获毕业、学位资格差距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资格审核严格;
(6)专项教学检查:课程考核(含补考)专项检查:检查所有课程的考核质量与管理(含闭卷、开卷笔试课程的考试试卷、无纸化考试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考查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和依据),工程认证试点专业相关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须按照相关专业认证标准进行检查,试卷分析须有课程指标点达成度评价,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全面检查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选题质量与管理、指导过程管理、评阅答辩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
3、教学评估
包括: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估等。
质量要求: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明确的评估程序,定期组织教学评估,评定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审核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2)评估结论有反馈,以评促改,且对改进情况进行检查。
4、管理评估
包括:学校绩效考核、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评审。
质量要求:
(1)绩效考核
①通过绩效考核有效推动学校战略落地;
②提升管理团队和教职工队伍能力、有效提高管理团队和教职工队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发员工潜能;
③通过绩效管理过程的纵向分解和横向协同,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平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沟通与协同能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2)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评审
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评审科学合理,考核内容明确具体,指标体系可量化、可评估,评估程序规范,定期进行管理评估,确保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运行正常,可持续改进。
5、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信息化平台
质量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学场所监控系统,建设教学质量监测数据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管理平台,对各平台信息系统采集、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抽取汇聚到唯一数据中心,在唯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生成管理驾驶舱,方便各级人员对权限内的质量监测管理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分析,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过程实时监测、结果实时诊断,达到及时预警、及时纠偏、持续改进的目的。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学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
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包括: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分析与反馈。
1、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
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主要有:生源质量分析、教学工作常态监测质量诊断分析、本科生学情调查分析、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
质量要求:
(1)数据收集及时;
(2)信息处理科学,分析清晰,评价客观,建议有效;
(3)分析结果在不同层面公布并及时反馈,接受监督与评价,分析结果作为改进质量和进行决策的依据之一。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分析与反馈
质量要求:
定期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建议。
3、教学质量改进
教学质量改进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质量要求:
(1)通过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反馈,制定可行有效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2)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有检查,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是一个过程,要始终以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满意程度作为持续改进的第一要务。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纲要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中心)应根据本纲要制订相关的配套实施文件。
第十四条 本纲要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十五条 本纲要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