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呼唤益先生和创先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展示着大量的PPT:“60岁以上的老人在中国已经有2.2亿,我们会不会像某些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台下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创业老师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我们的商机在哪里?商机就在这些问题里。”她敲了敲主席台的桌子,笑了。
在她看来,双创背景下,各种白手起家和新鲜创造备受关注。而公益创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会。
“公益创业是用商业的手段、社会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公益创业者也被誉为社会疾病的治愈者。它主要是用商业手段点燃人们的善良、爱心和同情心,承担社会责任。”她说,“双创时代,我们看到了创业文明的出现。同时,在经济转型时期会出现很多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公益创业者来关注,关注社会服务的传递。”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感觉到,创业企业是跟人连在一起的。乔布斯为苹果带来关注度,扎克伯格增大脸书的影响力。恒源祥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学生公益活动,但陈忠伟发现,学生公益项目面临人的断层。如果发起项目的学生毕业后不再继续,那么他一毕业以后这个项目就找不到接班人了,这个项目就没有方向了。
“我们需要培养领袖人物,带动我们的公益慈善项目和公益创业项目更好地持续。”他说,“经济价值的循环以外,人的循环也很重要。这是创业的品牌,也是人的品牌。”
王胜就是公益创业者中的一位。
为什么小孩子要学习理财?为什么弱势群体的小孩子要学习理财?这是创业伊始,压在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创始人王胜心头的两个问题。
王胜的公司专注于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在这个年轻人心中,这两个问题逐渐合成了一个新问题:对于孩子们,特别是没有零花钱、靠学校的免费午餐生活的孩子,理财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
事业起初很简单。一家国际银行找到他,帮忙推广自己的公益理财教育。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著名中学,孩子们对理财内容表现出极大热情。他这时才意识到,包括自己在内,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很少能有机会学学怎么管好自己的钱。
2009年,他成立了公司。在与贵州山区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意识到,教育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管理零花钱,而是教育孩子们“通过对钱道具的学习和掌握”,学习管理好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的梦想,从而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如何成为“负责任、会选择、敢于创新的经济公民”是所有儿童都需要的教育。
“公益创业需要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可以是很小的问题,也可以是很大的问题,总的来说是青年身体力行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这是做公益创业的起点。”王胜说。
“在创业项目中,我反而认为公益创业更容易、更简单、更好操作,更容易融入创业教育体系。”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说。
汪忠指出,按照西方大学的研究。创业是突破现有束缚寻求机会并实现价值的过程。那么创办企业可以叫创业,给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叫创业。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的一种活动。它的表现形式就远远丰富于传统概念里的创业。
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创业形式在中国有更多的载体表达,中国化的操作有四种类型,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生态网络的混合体。
“公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那么小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勤工俭学也可以看作它的一部分。”汪忠说,“它更容易、更简单、更好操作。人人是创造者。”
然而,王胜明白,公益创业跟商业创业一样,需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执行。公益创业也一样也需要一份计划书,做好预算、拟好行动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付诸实践去做到,不能仅限于计划书的层面。”
法治的保障同样必须。
邓汉慧讲述了巴菲特的故事:亿万富翁将家产投资于慈善事业。实际上,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美国家庭的慈善和捐赠出现大幅的增长和井喷式的发展。
中国也面临着这个当口。但是,“国外的慈善有一定法律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受法律约束,承担社会责任。”让邓汉慧欣喜的是即将于9月1日出台的《慈善法》。这部法律有很多切中要害的部分,比如明确了慈善服务和慈善志愿者的权益;明确了公开募捐和定向募捐以及慈善和个人求助的界定;明确了捐赠可以是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简化了慈善组织登记手续。这“更为公益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双创时代公益创业更有价值。我们呼唤益先生和创先生。”汪忠说。
(来源:创业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