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字康侯,两宋之际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著名经学家、理学家,曾任太学博士、提举湖南学事等官职。其为人处世重操守、讲忠信,不趋炎附势,晚年辞官携子胡宏由闽迁居湘潭,创建碧泉书院,授徒讲学,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是湖湘学派主要开创者。
胡安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留下了很多家训箴言,他训示诸子治心修身要做到立志明道、行己端庄、诚实无私、操守清廉。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子胡寅、胡宏、胡宁均在理学上成就卓著。
教子端正修己、治心修身
胡安国的长子胡寅是由弟弟之子过继而来,胡寅年少时聪明机智,但桀骜不驯、顽劣异常。胡安国为了管教他,将他关到家里一个闲置的阁楼里,阁楼有很多废弃的木头,闲来无事的胡寅便将木头雕刻成人偶。胡安国认为胡寅有恒心和专注力,于是清空了杂木,放置了上千卷书籍于阁楼上。胡寅把书卷的内容都背诵了下来,从此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无论是学习工作、为人处世,还是家事国事,胡安国对胡寅、胡宏诸子都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融大道理于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正心立志、治心修身。最出名的是他写的一篇《与子寅书》:
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慎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其可忽乎?
意思是说,立志要追求圣贤之道,努力做范仲淹(字希文)那样的人;立心要忠厚守信,诚实不欺是本分之事;品行要端正稳重,操守要坚持清廉谨慎;处理事情要公正敏捷,果断地分清是非善恶……修身养心,以不贪口腹、不纵情欲最为关键。古往今来的圣贤,都从这些方面下功夫,这些怎么能忽视呢?
儒家历来讲究正心诚意、修身养性,胡安国对儿子提出的立志、立心、行己、临事的要求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成了胡氏家训的重要内容。
胡安国的家教思想很注重立志正心和持之以恒。明代《训蒙四字经》和胡氏家谱记载了胡安国的诸多家训,在立志方面有, “士当志于圣人,勿临深以为高” “学以立志为先,以忠信为本,以致知为穷理之门,以主敬为求养之道”;在惜时方面有,“流光可惜,无为小人之归”“后生艰难穷厄,但勉以进修,使动心忍性,不为濡沫之惠”;在立学方面有,“学以能变化气质为功” “苦学笃信清俭之事而谨守之”。
父子不与秦桧为伍
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发生“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胡安国父子积极投身抗金斗争,胡安国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多次上书呼吁“收复中原,扫平仇寇”,坚决反对秦桧等人求和的政策。
南宋绍兴元年(1131),胡安国被秦桧推荐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后又加给事中,他一律推辞。胡安国、胡寅、胡宏、胡宁父子四人对秦桧的举荐或拉拢均严词拒绝。
胡寅不满秦桧的求和政策,写信劝谏他: “愿公修政任贤,勿替初志。尊王攘狄,以开后功。”胡寅曾任中书舍人,后以父病为由,乞请出守湖南,不久任职邵州。绍兴八年(1138),胡安国逝世,当时秦桧再次拜相,胡寅因反对议和而辞官隐居南岳衡山。
胡宏不求功名利禄,立志做学问,在秦桧征召时托病不出,终身不仕。他一生潜心学问,师从二程(程颢、程颐) 的高足杨时,以振兴道学、醇化风俗为己任,倡导“知行并重、体用合一”,提出性本论,开启了湖湘之学统。胡宏的弟子张栻、彪居正等后来成为湖湘学派的中流砥柱,张栻学成后掌教岳麓书院,将湖湘学派发扬光大,成为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家。
在胡安国的言传身教下,其子胡寅、胡宏、胡宁及侄子胡宪都传承其学脉,被世人誉为“胡氏五贤”,启引了湖湘的向学之风,推动形成了重践履、经世务实的湖湘学派,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载自:三湘风纪网 撰稿: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