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为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服务融入教育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服务、咨询、活动,推动基于学生健康、心智、职业、社会四维度发展的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实现以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向以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科学、民主、高效的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达成“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育人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服务育人系统思维。以“学生发展理论”为依据,树立服务于学生身心发展、服务于学生学业发展、服务于学生生活保障、服务于学生社会发展的系统思维,以服务推动工作精细化,以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服务学生工作体系。建立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素质提升、助学助困、心理辅导、文明住宿、后勤保障、职业发展、自主服务“九位一体”的服务学生工作体系。
(三)推动形成育人合力效应。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突出教育、咨询、服务三个不同手段在工作实施中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强调一体化形成合力。
三、保障举措
(一)思想引领服务
1.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四史”教育常态化,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利用重大节日和事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融入祖国建设大局中去。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开展“践行建党精神·青春逐梦未来”主题教育活动。
4.依托易班、微信、网站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业指导服务
1.推进学业导师制建设。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为全体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对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考研、考公等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2.建立学业跟踪机制。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发挥专业教师主体作用,凝聚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学生志愿者合力,共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举办“优秀学风班”“优秀学习笔记”“优秀作业”等评比活动,通过竞赛促学风、榜样领学风,弘扬好学向善的良好风气。
4.开展朋辈学习自主帮扶活动。组建学习兴趣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学业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和借鉴。
(三)素质提升服务
1.推进“奋进湖工”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从“红色湖工”“爱心湖工”“创新湖工”“书香湖工”“活力湖工”“美丽湖工”六个版块,支持从思想政治、志愿公益、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创交流、体育竞技、成果展演等多个方面开展具有思想性、专业性、特色化、影响力的校园活动。
2.深入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活动。开展“湖工国学讲堂”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书香湖工”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学生与书同行、与书为伴,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与环境。
3.深入开展“一院一品”教育活动。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育人活动,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认同感,将专业学习与知识转化相结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4.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完成开放实验室项目提供条件保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
(四)助学助困服务
1.完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学生奖、勤、助、贷、补、免、减资助工作,大力建设“四位一体”精准资助体系,全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2.设立“退役学生服务站”。为学生集中提供复学手续办理与咨询、助学贷款及学费补偿办理与咨询、征兵入伍与直招士官政策咨询等便捷服务;定期开展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将军人本色投入到课程学习和学校国防教育之中。
3.开展“资助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受助学生深入校园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4.开展感恩、励志、诚信等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资助育人教育活动,挖掘受助学生中的诚实守信典型、励志成才典型、感恩回馈典型、扶贫助学典型等,通过校园网、展板、微信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
(五)心理健康服务
1.加强大学生成长中心建设和宣传推广。把握节点、创新形式开展大学生成长中心参观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求助与互助意识;优化大学生成长中心功能室建设,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体验和咨询服务。
2.健全完善朋辈互助员培育机制。持续开展朋辈互助员专项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互助本领和识别能力;引导朋辈互助员深入班级同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宣传,有条件的可酌情建立朋辈互助平台,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特色活动。依托新生心理健康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点,开展心理普查、主题微视频推送、成长情景剧大赛、宣传知识手册发放、科普展览、心理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4.丰富“特色成长辅导室”教育服务功能。在突出“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生涯规划与指导”日常功能的同时,结合学院实际,适当融入“身心健康”“体育运动”“实践创新”“生活乐趣”“生活技能”“艺术修养”“健康生活”“志愿服务”“学习社区”“品牌活动”等特有功能,将“特色成长辅导室”进一步建成集学生日常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深度辅导和师生交流、朋辈互助成长于一体的学生生活服务指导功能室。
(六)文明住宿服务
1.设立学生宿舍楼栋意见箱。每栋宿舍楼设置一个意见征集箱,定期回收整理学生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诉求走向,做好学生服务和教育引导工作。
2.设立“学生宿舍楼栋楼管会”。选聘宿舍楼内的学生党员、党团干部、三好学生等成立楼栋楼管会,共同做好所在楼栋的宿舍卫生督查与整改、文明礼仪规范、楼栋文化建设等管理和服务工作,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
3.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学习型宿舍”“文明宿舍”与“文明示范宿舍”评选活动,美化居住环境,打造“卫生整洁、文化浓郁、职责明晰”的良好宿风。定期开展寝室设计大赛,培养学生清洁、环保、优雅的良好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友爱、和谐的宿舍氛围。
(七)职业发展服务
1.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监测与评价、学业成绩、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劳动表现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生动态成长综合档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完善毕业生就业配套服务。建立一批稳定有效的实习就业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各专业专场校园招聘会,确保定点投送。建立就业指导接待及面试室、宣传及会议室、个别指导咨询室等空间,为学生提供立体化服务。
3.开展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台账,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4.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辅导、就业类竞赛、就业指导讲座、咨询、就业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就业意识、能力和职业发展素质。设立“优秀校友论坛”,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为学生指引职业规划,增强专业自信,明确职业方向。
5.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服务制度。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研,主要了解就业创业、待遇福利、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岗位、学业深造等情况。调研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以及对就业工作和对母校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八)后勤保障服务
1.落实学生来访“首问责任制”。接待学生来访时,被询问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若手续完备,首问责任人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应一次性告之学生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的书面材料。对非职责范围内的事,首问责任人要根据来访事由做好指引。
2.严格领导干部联系学生、联系班级制度。学校明确每位处级以上干部联系一名重点关注学生、一名学生干部、一个学生班级,做实做细思想引领、关心关怀、学业指导、文明养成等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回应学生的实际困难,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3.做好校园生活服务相关平台推广。举办图书馆借阅服务、宿舍维修服务、“奕报告”等校园生活相关平台推广活动,保障学生诉求反馈渠道畅通,及时有效解决实际困难。
4.开展安全文明系列教育活动。开展防溺水、防电诈、防网贷、消防安全、禁毒知识等安全文明相关教育,通过观看警示片、主题班会、签订承诺书、海报比赛、征文活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树牢安全防线。
(九)学生自主服务
1.增强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意识。按照规范程序定期开好“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代表回归班级、团支部,通过资料搜集、宿舍走访、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充分倾听学生心声,凝练形成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大会提案,真切反馈学生实际需求。
2.搭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权益联动机制。在校学生会、二级学院学生分会设立学生权益部,在班级设立学生权益委员,通过“校-院-班”联动及时关注、汇集、回应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呼声和需求。
3.建立学生会组织听证会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广泛关心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活动进行听证,在民主参与中培育学生的理性平和心态和主人翁意识。
4.重视学生民主意识培育和引导。每年春季、秋季学期期末前开展1次“我与部(处)长面对面”座谈会,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后勤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参会,围绕课程学习、学生培养、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校园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发展性建议,增强学生民主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