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湖工学子走进“千年瑶寨” :学习脱贫“秘诀”,倾听群众心声

时间:2018年09月01日 00:00  浏览:

 

(通讯员:彭湘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离2020年全面脱贫已不足三年,为对脱贫产业做深入调查,探寻值得推广扶贫产业模式;7月6日,安工学院旅游扶贫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精准扶贫政策下取得良好脱贫效果的示范村--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庙子源村,针对当地文化旅游扶贫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

 

走访脱贫农户,倾听群众的声音

7月7日,团队成员按照预期计划,到村民家中对村民进行采访,了解当地关于旅游扶贫的情况,收集村民对旅游扶贫的意见,学习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特色美食十八酿的制作。

据村民描述,政府在当地采取了旅游扶贫政策及实施最低保障补助制度,除此之外,村民现居住的房屋,是国家修缮好后分配给村民居住,另外每人每年可免费享有150亩的土地耕种权,并且每人每年能得到国家补助2700元。村民表示,对国家以及政府采取的这些政策十分感激。当我们问到他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时,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年轻力壮的子女外出打工是他们发展旅游业的阻碍,年轻人在村里并没有合适的职业,没有经济来源,只好外出打工,年迈的父母能力有限,这或许是当地旅游业发展道路上要克服的难题之一。 

 

采访结束后,我们来到昨天已经联系好的村民家中学习制作十八酿。制作过程中,村民细心的为我们讲解制作的注意事项。十八酿极具当地特色,色香味俱,是到当地必点的佳肴。

 

 

关爱未成年人讲好“扶贫故事”,共谱美好新篇章

7月8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将来振兴家乡的生力军;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三观培养和接受知识的时期,对于危险缺乏一定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而暑期又是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多发期,树立防范意识刻不容缓。实践队员通过课堂寓教于乐的形式给孩子们普及扶贫政策以及禁毒防艾和防溺水知识,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宣讲过程中,小朋友们乖巧配合,回答问题十分积极,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受教育水平颇高。

 

 

跟随村书记的步伐,了解脱贫产业链

7月9日,我们来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千年瑶寨——桐冲口村,扎根基层,对村书记瑶文化传承者郑艳琼进行了采访。她致力瑶文化研究工作26年,先后参与收集、整理出版了《盘王大歌》、《瑶人经书》、《湖南瑶族风情》、《奏铛》等瑶文书籍。她曾任职于江华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后因瑶寨发展急需人才,她毅然回到千年瑶寨,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力。

千年瑶寨村里村民多为留守的孩子和老人,缺乏人才,郑艳琼带领她们结合当地的特色和优势发展旅游业,把土地回收,统一管理,种上各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向日葵、百香果等,建设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经济来源也有了保障。扶贫政策下新建的楼房被郑艳琼和村干们充分利用改造成民宿,为迎接旅客的到来做好准备。郑艳琼将家里的老房子改造为土菜馆,成了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的游客品尝当地美食的地方。郑艳琼说虽然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但她会在一直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设美丽新瑶寨!

 

 

 

“纸上得来终觉浅”,文化传承共谱新篇章

7月10日,为更加深入体验瑶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我们团队一行人学习糍粑的制作,并当地村主任的邀请,参与当地的晚会表演,热情的瑶族村民为游客表演了他们自己的俗舞蹈他们的舞蹈种类多样,舞姿优美,让人流连忘返孩子们的表演虽略显生涩但多了几分灵动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未来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

 

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绚丽的民族文化,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为主旨的为期一周的旅游扶贫政策调研圆满结束。团队成员通过此次下乡,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旅游扶贫政策,意识到创新性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旅游扶贫既是经济扶贫,又是精神文化扶贫,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紧紧团结,脚踏实地克难攻坚,全力开创旅游扶贫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威尼斯(569·vip认证)游戏大厅-Venetian Platform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569vip威尼斯游戏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维护

Baidu
sogou